73家!这是高新区(滨江)现有的上市企业数量。面积仅72.2平方公里的滨江,累计培育的上市公司数量历年来位居全省第一。
一直以来,滨江被人们称为杭州的“硅谷”。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城市的能级提升同频共振。近年来,滨江教育因地制宜、因时而为,走出了一条构建“硅谷教育”新样板的独特道路,交出了一份重要的民生答卷——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浙江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全省连续前列……一项项荣誉及成果,彰显了滨江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上持续跃升的强劲动能,实现了从“好教育过江去”到“好教育看滨江”的完美转身。
A
8所新校投入使用 所所都是精品校
办好每一所学校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孩子刚报到,已经在畅想未来他能考入杭二中了。”一位家长在微信朋友圈写道。7月,新投入使用的杭二中附属第一学校,和杭二中教育集团一起在“小莲花”举办了新生报到典礼,在朋友圈被刷屏。
这所新学校距离杭二中滨江校区不到一公里,是名副其实依托杭二中创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文化上传承着二中基因,办学上打通了小学、初中、高中多种衔接贯通的培养方式,采用“班级制+导师制”,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孩子。
把目光再转向西兴大桥边,杭高附属滨江中学拔地而起。不久前,杭高党委书记唐新红带着杭高正高级“教师天团”集体亮相新校园,共同完成了拔尖人才创新中心的启用。未来杭高附属滨江中学将尝试贯通式培养,让孩子的成长有更多可能。
今年,滨江区投入8所新校(园),每一所都是大手笔、每一座都是精品校。除上述两所学校引入顶尖高中品牌,滨江本土教育品牌也持续辐射,如新投入使用的硅谷中学纳入杭二中白马湖教育集团、新投用的科创小学纳入春晖小学教育集团、西兴中学纳入滨和教育集团。当下,滨江区已构建了12个教育集团,实现了名校集团化区域全覆盖。
“通过优质学校品牌输出与文化共融,我们将更好地推动新校高起点办学,并孵化为新名校,为全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新区(滨江)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傅天健说。
今年新投入使用的学校中,还有一所学校很特别,它便是紫云实验学校。作为滨江区第一所集学前康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它填补了滨江区在特殊教育上的空白。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教育公平得以实现的标志。相较于普通孩子,特殊孩子的成长应该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及关怀。滨江区要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读好书”。
B
构建“科教大联盟” 高新元素融入科学教育
为未来而教 打造“硅谷教育”新样板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空气炸锅做一道美味。”在闻涛小学的一节劳动课上,朱老师教孩子尝试烤鸡翅披萨。两样食材叠在一起,出锅一看,上下两头熟了,中间相叠部分却是夹生的。这是怎么回事?朱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进行讲解。
烹饪是闻涛小学的劳动特色课程,如何让传统烹饪“煲”出科学味?学校与苏泊尔建立合作,企业派出了工程师,将教师食堂改造成新型厨艺空间,还开设培训课,教授教师们每一台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背后的科学知识,再由教师梳理出小学科学的知识点,形成“劳动遇到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闭环。
这样的校企合作在滨江并不少见。滨江有2200多家高新企业、超47万名各类人才,有人这样形容:走在滨江的大街小巷,与你擦肩而过的或许就是科学家、工程师、博士后。滨江区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区教育局广发英雄帖,筹建滨江区“科教大联盟”,目前已有成员单位26家。
就这样,校企合作打造的带有科学味的特色课程,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在8所学校建立分馆,提供低碳科技类课后服务课程;竺可桢学校与四维生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结对,开设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校园气象科普课程;长河小学和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数智新课堂”……全区34所中小学参与进来,覆盖90%以上的中小学生。
为了融得更深、更实,滨江区将其写入“建设‘教育硅谷’五年行动方案”;今年初再添一把火,发布“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行动12条”,其中第10条明确企业广泛建立科教经典项目,组织开展“带课走校”服务。
“目光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滨江需要在未来人才培育上有新的思考,培育具有高新特质和滨江情怀的硅谷人才。”谈及滨江教育最新规划,傅天健说,滨江教育要用好用足“家门口”的高新资源,建立更为广泛的育人大课堂,深入推进项目化学习,强化职业理想教育,促进科学素养培养,让更多未来科创拔尖人才在这里“启蒙”。
C
以数字化赋能让滨江教育更“智慧”
涌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校园
打开春晖小学教育集团的“春晖数字驾驶舱”数字治理平台,一项项数据跳动着,每一条数据映射着学校教育、管理的每一个切面。
让学生和家长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变革。春晖小学取消了纸质的综合素质报告单,将过程化、可视化、多方参与评价的素质养成情况,制作成图表式的电子版“素质报告册”,让教师、家长、同伴共同记录和评价学生成长过程,并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自画像。“这个数字画像比我更了解我的孩子。”一位学生家长笑着说。
教育圈有一个共识:没有教育数字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近年来,滨江区各所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打造“一校一品”,在育人过程中体现“智慧”,用“智慧”驱动和变革“五育”融合的进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校园先进经验和标杆示范。
如高新实验学校将高新科技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除了电子问卷、纸质问卷及一对一访谈外,学校将房树人、格式塔绘画及红外线测量技术运用到心理测量中,用科学方法提高心理筛查的精准度;闻涛中学引入AI教学分析系统,系统会自动录课,20分钟内即可形成本节课的教学分析报告和学生分析报告,助力教师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方式;钱江湾小学开展数字农业,学生利用智能温室、无土栽培设施、数据驾驶舱等各种现代化农业设施,开展植物无土栽培,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作为杭州市唯一的浙江省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区,滨江区以数字技术助力教育变革,推进各校教学环境智能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教学个性化、管理服务精准化、教育改革系统化,进一步提升全域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和教育流程再造,助力滨江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教育强区。
D
率先试点“就便入园” 还将探索“嵌入式学区”
创新教育服务 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上个月,省教育厅公布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名单,《滨江区持续探索嵌入式幼儿园办学模式,守好企业员工“大后方”》案例成功入选。
家住转塘的欧女士就是嵌入式幼儿园的受益者。欧女士是大华集团的一名员工,双胞胎儿子今年2岁,在单位园区内的大华幼儿园上托班。她每天上午8点半陪孩子一起入园,下午五六点和孩子一起“下班”。让她感到特别贴心的是,孩子有需要时自己可“随叫随到”,老师也将家长会时间改到了午休时间,便于面对面沟通。
在首创嵌入式幼儿园的基础上,今年滨江进一步完善“就便入园”机制。谈到改革初衷,傅天健说:“滨江区年轻的新杭州人占比高,他们家庭基础不在滨江,日常没有老人帮带孩子,学校上、下学时间与企业作息时间不匹配,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很不方便。”就便入园的门槛不高,只要父母双方之一在滨江区有资源空余的幼儿园周边企业工作,就可为孩子申请入园,这一暖心举措让家长们纷纷点赞。今年“就便入园”政策在8所公办幼儿园试点,实现区内3个街道均有分布。
滨汇幼儿园是“就便入园”的试点园之一。幼儿园服务区范围内有3个小区,招足户籍地生源后还有空余,于是面向周边网易、新华三集团、中南集团、华为杭州研究所等企业的员工子女开放招生。截至目前,全区就便入园服务共惠及1000余户家庭。
滨江区幼儿园在优化入园服务机制的同时,服务也在向3岁以下孩子辐射,并不断提升保教质量。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区深入推进托幼一体化集成改革,设立部分托幼一体化试点幼儿园,将托班人员配置提升到“三教一保”,提供更温暖细致的回应性照护。此外,滨江区积极完善医、养、保、教结合的托幼一体化科学管理体系,打造质量优秀、信任度高的“滨有优育”区域特色托幼一体化品牌。
同时,滨江区还进一步扩展“就便入学”教育服务机制,在嵌入式幼儿园的基础上,探索从“嵌入式服务”到“嵌入式学区”的招生机制,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将教育服务作为政府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营造区域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践行教育家精神 争做“滨江大先生”
高新区(滨江)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傅天健
师者如舟,千里不殆;师者仁心,香远益清。
近年来,滨江教育在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全区教育工作者心有大我、言为士则、勤学笃行,在坚守、坚持和不断追求中,甘于奉献、求是创新,造就了滨江教育高水平、高均衡的样态。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最强生产力。第40个教师节即将到来,滨江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布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五个一”行动,以“讲一个故事、树一群榜样、推一项工程、建一批平台、给一份守护”为主题,通过选树“滨江教育家”、深化“潮涌”强师工程、建设“人资管家”平台、实施教师减负专项行动等举措,激励教师敬岗爱业、奋发向上、改革创新,争做“滨江大先生”。
未来,滨江教育将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以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主线,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硅谷”品牌、树立特色化的“硅谷教育”样板。
节日来临之际,向全体老师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