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初中生开发“家访系统”,全校老师:今年暑假帮了大忙!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24 15:35   

一个初中生的作业,被学校里幼、小、初各年段老师点赞,老师们还直呼“帮了大忙”?

这个暑假,许多老师不是在家访,就是在家访的路上。为了少走冤枉路,老师一般会提前规划路线,但对云谷学校来说,这是更棘手的大工程——

不同于其他学校生源集中在学区内,云谷学校的家访,可能要摊开整张杭州地图找定位。因为是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云谷生源遍布杭州各区。老师们两人一组,奔波在杭城的角角落落,这样的入户家访持续了6年。

但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学生数量从一两百人到现在一千多人。显然,人工安排家访路线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存在误差。

难得的是,初中生王家锐关注到了教师家访的困境,在老师指导下运用AI辅助,系统学习了相应计算机知识,开发家访路线规划系统——“智行家访”,今年暑假正式落地,大大助力了老师的家访工作。

全校老师点赞的家访系统

灵感来自一道初中数学题

“150组家庭地址,原本要一个下午的安排时间,这次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分配也很科学,直接能给家访老师使用。”

8月是云谷学校全员入户家访时期。此次家访,学校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都用了王家锐开发的“智行家访”系统。云谷学校初中部的杨静,作为王同学的数学老师兼导师,最近总能收到同事发来的好评反馈。

杨老师介绍,王同学开发家访系统,灵感来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上的“最短路径和”问题。初中数学遇到的“到两个点的最短路径和”体现了数学中的最优化思想,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将军饮马”问题。

当时王家锐刚读初二,对数学和编程都很感兴趣。视角独特的王同学,从数学的最短路径和,看见了“最小值”在现实世界的意义——帮助老师规划家访的最短总路程和。

“我了解到教师在安排家访出行顺序时面临许多问题,例如怎样减少不必要的行程,如何让各组教师的工作量尽可能均衡,还要在分配时考虑交通路径等等。”王同学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也需要借助技术支持。

王家锐把想法告诉杨老师,在她的支持下,建立起项目组,组里的老师有支持专业编程的,有从用户视角提出需求的,还有导师帮助链接更多资源。

就这样,王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启了长达一年的项目探究。

为了家访少走冤枉路

开发系统走了不少“弯路”

为了让老师家访少走冤枉路,王家锐开发家访系统,却是走了不少“弯路”。

他之前有过编程经历,但从没搭建过完整的项目系统,许多专业计算机知识都是在这一年里现学现用。

也因为“业务不熟”,王同学的系统开发至少经历了两次大改。比如一开始,他花大量时间建立用户登录、注册功能,做完跟老师一对接,发现能直接接入学校的家校系统,之前的工作多此一举。

再比如算法选择上,王家锐一开始用最朴素的“贪心算法”:老师两两分组,在起始点(学校)附近选择一个距离最近的点,在通过这个点寻找离该点最近的点,以此类推,形成一条蛇形路线。

“但这可能会导致分组不均、走回头路的情况。”王家锐解释,“这个算法最明显的问题是,越靠后分配的学生越分散,这样每组教师的工作量就不均衡。”

意识到算法的局限性,王同学开始寻找新解决方法。在检索和询问AI工具后,他找到了基础的k-means聚类算法。“换了算法以后,分组优化了很多,但也还是存在缺点,比如容易受异常点影响。”

最后又经过几轮调整,“智行家访”的基本模型出炉——用户上传文件后,通过多线程的方式一边交给算法部分计算,一边向用户展示计算进度。计算完成,生成可视化的表格,并在地图上展示结果。

“虽然王同学觉得自己走了很多‘弯路’,但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事实上,通过这个项目,他仅用一年就掌握了专业计算机知识,也收获了借助AI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供技术支持的俞星老师,目睹了王同学一年来的成长。

“能从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入手,去解决真实问题,发现现实的复杂度,思考问题模型的抽象和解决算法,最后到编程实现和迭代改进,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孩子能做到真的很了不起。”

家访分组这件事

从“原始社会”跨越到了现代

历时一年,王家锐的“智行家访”系统在这个暑假上线。对此最为欢迎的,当然是今年的家访老师。

“往年家访,我们收到的学生家庭住址,都是文字版,老师也不可能对每个小区位置都熟悉,所以分配的老师会很辛苦,需要在大地图上一个个打点,然后手工分组和调整。”云谷学校的陈一红老师说。

“如果分配不合理,就会像我去年一样,一上午跑了两户家庭,但一户在萧山,另一户在转塘,几乎是横跨杭州,打车都要100多块。”

而根据今年老师们的反馈,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快速”和“直观”:

“今年家访安排只需要两步,将新生家访地址导入工具,一键生成家访安排,基于实际情况微调后即可。”

“家访还有个常见问题——地址模糊,我们之前要一个个打电话确认,现在用这个工具,地图直接显示所有学生地址,用颜色分区分块。分配老师只要选择哪几位老师选哪个区块就好,因为算法能保证同一区块内的家庭住址不会太远、基本顺路。”

还有老师调侃:有了新技术,家访分组这件事,一下子从“原始社会”跨越到现代。

暑期家访虽然告一段路,但开学新初三的王家锐,系统开发还未完待续。

许多一线老师实际使用后,提出了更具体的需求。比如,点到对应学生和地址,希望能有浮窗呈现;分组地址导出时,希望能同步导出地图。学校幼儿园老师还提议,可以把王同学的系统应用到校车专线的规划上。

王家锐的爸爸也给老师们写下了一段长长的留言:“这个项目从开始到使用,历时一年多,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娃,能在他‘状况百出’的情况下交出这份作业确实不容易。感谢杨老师的构想,联系了很多老师。还有项目组老师的技术指导、一线老师的反馈意见和包容 ,各方老师的支持,托举起孩子的梦想。相信家锐亲历这个长周期的项目,不断去解决真实的问题,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戴欣怡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