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腹痛、腹泻,肠子也容易“激动”?医生:长期肠胃不适又查不出问题,当心肠易激综合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17 06:33   

前段时间,演员杜淳的妻子王灿在某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确诊肠易激综合征,体重仅39.2公斤。她表示,为了让自己胖一点,也曾尝试过暴饮暴食,结果反而适得其反,给肠胃增加了很大的负担,近期因胀气再次就医终于确诊。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夏亮表示,肠易激综合征(IBS),顾名思义,是一组表现为肠子容易“激动”的功能紊乱症状,这是一种反复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并伴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肠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持续存在。

反复腹痛、腹泻 做遍检查,竟找不出病因?

35岁的刘女士(化名)的肠胃一直不好,一吃辛辣刺激,或者冰凉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为此她常年身边一定会备着肠胃药。半年前,她因贪凉吃冷饮导致肚子受凉,自此腹痛、腹泻便愈加频繁了。“这半年来我的胃时常会感到很不舒服,并且还伴随着打嗝、胀气、喉咙异物感,且大便不正常,体重也掉了整整20斤,而且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剧烈的腹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脐周区域,甚至有时半夜两三点都会被肚脐左侧一阵突然的疼痛给痛醒,往往排便后疼痛会有所缓解。”

面对如此“脆弱”的肠胃,除了生活中更加“细心呵护”外,刘女士也曾前往医院进行多次检查,想要找到病因,可是血常规、大便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等一系列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就连结肠镜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这让她一时间陷入了迷茫。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慕名来到了夏亮主任医师的门诊处寻求帮助。“结合患者体重下降明显、反复腹痛、排便异常等诸多表现,可是却又无器质性病变,因此,我们判断患者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夏亮表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常见疾病,在平时门诊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患者,他们往往描述自己肚子不舒服,越紧张越严重,有时候拉肚子,有时候又排便困难,肠镜做了好几次,却还是没查出来什么具体的病症,而这些往往就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

夏亮介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脑-肠轴调节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是主要的发病基础。而饮食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和免疫因素是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主要诱因。

在治疗上,夏亮为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管齐下,首先通过匹维溴铵等内脏感觉调节剂药物改善腹痛情况,再加上益生菌调节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以及配合冬病夏治等中医治疗以达到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的目的。另外夏亮还对患者强调,肠易激综合征只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让患者“放宽心”,避免过多焦虑等“情绪问题”加重病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刘女士的病情逐渐稳定,腹痛、腹泻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把握这几点 积极预防和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据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中青年居多,18至30岁是高发病人群,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其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1:2。其中病症多见于从事脑力活动的人群,以及常用抗生素的人群。

夏亮提醒,要想积极预防和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

调节饮食结构。规律饮食,少吃冷饮,避免一些容易诱发症状的“肇事”饮食,如牛奶、富含麦麸的面包、洋葱、豆子等等。因为饮食因素诱发症状可能是特定的,也可能是不特定的,所以生活中要留心观察自己的症状是否和饮食相关,并听取专科医生的意见。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长期过度劳累,定期排便且排便不久蹲,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每周3-5次高负荷的体格锻炼或每周3-5次20-60min的身体锻炼(跑步、有氧运动和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改善整体胃肠道症状、负面情绪和焦虑等。

药物治疗。临床常用解痉剂、止泻剂、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渗透性泻剂、促分泌剂及益生菌及中医药治疗等等,请到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完善检验检查,明确诊断后调整用药。

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和异常行为模式,表现为挫败感、被孤立感和对医疗现状不满意,以及抑郁、焦虑表现等心理问题。需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寻找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比如深呼吸、冥想、放松技巧,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可有效疏导不良情绪和调整不良认知。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应晓燕 张煜锌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