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暑期家访高峰期 记者与“老中青”三代的老师们聊了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15 06:47   

2024年的家访:一本家访笔记

这几天,澎扬中学老师王敏正在家访。她有记家访笔记的习惯,其中有一篇写道:“家访实现了我多年未达到的每天喝2000毫升水的目标。”

王老师家访会背个包装些材料,学生家长还一定要往里面塞些水,嘱咐她天热多喝水,别中暑,“一天下来喝了不少水。”

三年前,位于艮北新城的澎扬中学刚开办,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王敏成了“初创成员”,从教第一年就成了班主任,进行全员家访。今年她新接手一个毕业班,又开启了暑期家访。

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居民的构成越来越多样,学生父母中,除了原住民,白领、创业者比比皆是,他们管理孩子的方式、关注的问题也与以前的家长不一样。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暑假都做了很好的规划。不少家长做了‘家庭课表’,规定孩子暑假几点起床、做作业、吃饭、运动、睡觉,非常详细。”不少课表还是爸爸做的。相较三年前,今年的家访,学生爸爸的“出镜率”明显提高了,“之前很少有爸爸出席,现在很多都是爸爸跟我对接家访。”

家长们也更主动。“他们很清楚孩子的学习状况,需求很明确,希望我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并对他们家长进行教育指导。有的家长还会掏出笔记本,记得很认真。”孩子们还会主动展示自己的技能,“有个女孩子美术很好,做了个小人偶送给我。”王老师笑着说。

变化的不只有家长和孩子。这些年家访的流程变得细致。2021年,杭州市教育局印发《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指引》,澎扬中学所在的上城区随后推出“家访工作指引六十条”。家访怎么访?访什么?这些文件中都分门别类做了详细的规定。

也有些东西没变。王老师的每一次家访笔记做得都很详细:“有些家长很忙,孩子得到的关心很少,我会在笔记上记下;女生生理期我也会记下,帮学生和家长留意。每次看到这些笔记,责任感油然而生。”

记者手记

与三位老师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家访是很多老师职业生涯的起点、一段与新班级学生交集的起点,是社会如何对待教师、看待教育的一面透镜,同时也是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一扇小窗。

这40年,从两代人聊孩子,到父母或母亲一人在场,再到近些年爸爸到场的更多了,家访的参与者“变”了;从“老师你只管打”,到“不知道咋管”,再到目标明确地给孩子做规划、向老师咨询学习建议,家访聊的内容也“变”了。伴随着这些变化,我们的城市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但有些事又没变,比如老师的信念和责任感、家长们对孩子寄托的朴素美好的希望。

在“变”与“不变”间,这些家访故事值得被记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章翌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