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34岁程序员打羽毛球心脏骤停 120分钟心肺复苏,惊心动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14 09:46   

王先生今年34岁,家住余杭。看着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摘金夺银,他也按捺不住对运动的渴望,8月3日,召集了几位好友一起去打羽毛球。

正和球友打得起劲时,王先生突然感到胸口憋闷、呼吸急促。稍事休息后,他喝了一大口冰饮料,没有感觉缓解。意识到情况不妙,球友把他送到了附近的余杭区五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一场生命接力全面展开……

第1棒:心脏骤停,社区医生紧急心肺复苏

五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立即对王先生进行了初步诊断,认为可能是心肌梗死引起。为了稳定病情,社区医生为王先生开具了口服药物,帮助他缓解症状。

然而,在诊疗过程中,王先生的胸痛症状加剧,发生了呼吸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五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团队迅速响应,启动紧急抢救措施,通过20多分钟的心肺复苏术,王先生恢复了自主心跳。

第2棒:再次骤停,生命接力,起死回生

为了得到更好的救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急联系120急救车,将王先生转运至杭州市西溪医院。

当急救车送达时,杭州市西溪医院急诊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同时,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心血管内科、放射介入科等相关医务人员也前来增援。

此时,王先生的情况急转直下,再次出现了室颤。面对如此危急状况,医护人员轮番上阵,进行心肺复苏。

时间仿佛凝固,5分钟、10分钟、20分钟……每一秒的流逝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抢救室内,大家争分夺秒,历经11次除颤后,王先生终于出现了窦性心律,大动脉搏动可及。

然而,仅仅数秒之后,王先生的心脏再次陷入室颤危机。医护人员没有放弃,继续进行电除颤、心肺复苏,循环往复。经过长达120分钟的持续心肺复苏和总计26次的除颤努力,王先生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稳定,他能够微微点头,对医护人员的呼唤作出应答,病情迎来了转机。

第3棒:生命体征不稳定,ECMO团队紧急增援

杭州市西溪医院重症监护室张思泉主任和心血管内科岑明秋副主任等专家紧急会诊,考虑王先生因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而突发呼吸心脏骤停,需要急诊心脏介入治疗。此时,王先生已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需大剂量升压药维持,直接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存在极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鉴于此,专家们果断决定先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为王先生提供生命支持,确保王先生的生命体征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再行PCI手术。

重症监护室ECMO团队迅速响应,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推进工作:一方面,专业医师确定ECMO的适应证准确无误,并迅速地进行禁忌证的筛查,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沟通团队耐心细致地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详细解释治疗方案,以获取家属的充分理解和知情同意。

随着ECMO设备的启动与运行,王先生的生命体征在机器的辅助下开始逐步趋向平稳,为下一步抢救赢得了时间。

第4棒:

右冠脉完全闭塞,心内科团队打通生命通路

紧接着,心血管内科岑明秋医生团队接力。手术中,检查发现王先生右侧冠状动脉近中段完全闭塞,还合并有左位主动脉弓等畸形,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与挑战。

在麻醉科、放射介入科的配合下,岑明秋医生团队成功开通了王先生闭塞的血管,并植入一枚冠脉支架。冠脉支架植入后,王先生的心脏血流恢复,生命体征也逐步稳定,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与不懈努力下,王先生的病情开始好转。目前已成功脱离ECMO及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为什么会突发心脏骤停?

医生提醒:运动后这类习惯不要有

张思泉主任推断,王先生平时体格健壮,热爱运动,然而,作为一名程序员,经常熬夜,凌晨两点睡觉是常态,这种习惯让他处于疲劳状态。此外,夏天气温高,运动过程耗氧量增大,心脏负担加重,大量出汗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如果同时喝大量冰饮料,会让内脏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脏负担增加,引起冠脉血管强烈痉挛收缩,加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张主任提醒:近日持续高温,室外高温作业者、运动爱好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一定要注意防暑避暑,出汗多及时补充电解质水分,出现不适尽早就医。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而引起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晶 通讯员 沈文礼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