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嗝几百次,身体一个部位“搬了家” 经久不治的反酸、烧心,要高度警惕这种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10 06:59   

如果说打嗝是除了放屁之外在社交场合最令人尴尬的事情之一,那么,连续打嗝就更加尴尬了。

58岁的老孔(化名)就被打嗝折磨得痛不欲生。最近一两年,他总是不由自主地频繁打嗝,最多一天要打嗝好几百次。

其实,早在20年前,他还有止不住的恶心、反酸,吃药一直不见好。现在连续打嗝更是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该怎么办?

恶心烧心反酸20年,又被打嗝逼疯

杭州人老孔58岁,还没退休。他有个烧心、反酸的老毛病持续了20年。最近几年,他吃饭时觉得吞咽困难、胸痛,饭后吐酸水,有时候在单位稍微吃了点午饭,他还要随身携带塑料袋,胃里反上来的口水黏稠,无法下咽,只能用塑料袋接起来。

老孔为此苦不堪言,辗转很多家医院,不少医生都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吃了一大堆胃药,治疗效果却不明显。

夜里入睡后,老孔还会感觉有一股气流堵在喉咙里无法顺畅地排出,常常在入睡20分钟后被憋醒。起初这种现象出现时,他自行吐出一口气后,不适症状也随之消失;可随着病情的加重,老孔常在入睡后被憋得全身无力,一种强烈的缺氧、窒息让他感到濒临死亡的边缘,反酸烧心也搞得他彻夜难眠,苦不堪言。老婆帮他使劲拍背,嗳出一口长气后,症状才会缓解。

最近这一两个月,老孔的病情加重了。他早上连牙也没办法刷,牙刷一伸进口腔,就吐得厉害;稍微吃得多一点、急一点就感觉胸口憋闷,梗阻得难受;最让他感觉到尴尬的,还是时不时蹦出的打嗝声。开会、谈话和工作时打嗝声从嗓子眼里不断涌出,有时会越打越响。这让非常热爱工作的老孔异常难过,甚至萌生了病退的打算。

看着丈夫被疾病折磨,老孔老婆建议他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再做一次全面、深入的检查,找到“元凶”。

不是单纯反流,胃已悄悄“搬了家”

老孔来到浙大一院消化内科,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以及钡餐造影、无痛胃镜、胸腹部CT等检查后,医生发现老孔的整个胃底及部分胃体经膈肌上的食管裂孔疝入了胸腔,他被确诊为“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

医生介绍,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段薄薄的肌肉做的分隔,这个分隔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这段肌肉称之为膈肌。膈肌上面有不少“小孔”,通过下腔静脉的是“下腔静脉裂孔”,通过主动脉的是“主动脉裂孔”,那么通过食管的就是“食管裂孔”。

正常情况下食管裂孔刚好可以容纳食管通过。当人体腹腔内压力大于胸腔,当食管裂孔过大,压力差会将胃的一小部分“吸入”胸腔内,就是“食管裂孔疝”。

“原来是一部分胃‘跑’到了胸腔!”老孔这种形象的说法让专家竖起大拇指。一部分胃疝入胸腔后,改变了食管裂孔、贲门的位置,抗反流屏障大大削弱,胃液进入食管次数增多,停留时间延长,所以他的胃食管反流病经久不愈。

经专家评估,老孔严重的病情有明确的手术指征,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他随后求诊于普胸外科(二)主任屠政良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并进行了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Nissen手术),目的就是把本该待在腹腔内的胃给“拽”回来,把它逃去胸腔的路用生物补片“堵住”,然后通过胃底折叠的方式重建那扇“坏掉的门”,只在老孔的腹部打几个0.5-1cm的小孔就能完成。

整个手术非常顺利,用时约2个小时,出血很少。老孔术后恢复得很好,频繁打嗝的现象消失,反流烧心的症状也没有了,三天之后康复出院。

据悉,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年纪增长,食管裂孔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等支撑结构也逐渐退化、更加薄弱。所以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40岁以下为9%,50岁以上为38%,70岁以上则高达69%,它大多时候是没有症状的,无症状不需要手术治疗。

但如果出现胃食管反流、压迫心肺,影响心跳和呼吸功能,出现胃穿孔、肠穿孔、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时就要及时就医。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