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AI团队抄袭中国大模型 核心证据来自2300多年前的清华简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05 08:24   

战国时期的清华简成为核心证据

在朋友圈发文中,李大海给出确认抄袭的一大理由是:经过测试,面壁智能团队发现Llama3-V不仅能识别清华简的战国古文字,而且在犯错的地方也和MiniCPM-Llama3-V 2.5如出一辙。

公开资料显示,清华简是清华大学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年代约为公元前305±30年),属于中国学术史上先秦文献的重大发现。此后,清华大学成立专门研究团队,先后在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及黄德宽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简文整理研究,以复原这批幸免于焚书坑儒与秦汉战火的重要历史“拼图”。

这些年里,研究者们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用一面42英寸显示屏读简,整理成果以一年一辑的速度出版公布,至今已出版13辑。诸子思想、历史文化、天文历法、律法术数、医学方技……中国传统文献中的经史子集均有发现,竹简的内容逐渐清晰起来。

据李大海解释,此次识别清华简的训练数据,采集和标注均由清华NLP实验室和面壁智能团队完成。“耗时数月,从卷帙浩繁的清华简中一个字一个字扫描下来,并逐一进行数据标注,融合进模型中,且数据尚未对外公开。”

此外,Llama3-V、MiniCPM-Llama3-V 2.5两个模型在高斯扰动验证(一种用于验证模型相似性的方法)后,在正确和错误表现方面都高度相似。

巧的是,6月2日,清华大学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转载了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刊发的特稿《破译千年竹简 求索文明密码》,回忆这2500位先秦“客人”来到清华的故事。

文中提到,清华简整理研究工作的难点之一,就是“认字”。“清华简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所写,其中有些字没有流传下来,有的字形是首次出现,即便将一些字辨识出来,其字义的理解也需要下大功夫去研究,因为这些竹简文献只有极少数可与传世文献对照参证。因此,‘考字释词’耗费巨大精力,把字词探究清楚了,做到文通字顺,才能真正了解文献记载了什么内容,进而判断其价值。”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童蔚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