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眼科将举行全国“爱眼日”义诊活动 白内障、眼底病、近视激光等免费术前检查等你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7 07:29   


今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崔红光主任医师表示,关注眼健康并不只限于某一时期或某一类人群,各种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病等常见眼病都可能发生在我们的一生之中并严重影响视力。因此,要持续关注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重视各类眼病的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儿童视力早建档,中老年人群如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崔红光主任介绍,目前,浙大一院眼科已迈入多院区时代,屈光手术、眼底病、角膜病、斜弱视、青光眼、眼部整形、眼眶肿瘤、神经眼科、葡萄膜炎、眼外伤等亚专科门类齐全,将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期的眼健康服务。

白内障手术进入“飞秒时代” 将复杂的手术变得简单、安全、精准

目前,白内障手术已经开展得非常普遍,但是不少老年患者还是心存疑虑——手术效果究竟理不理想?是不是等到白内障越“老”时做手术越好?

不久前,浙大一院眼科白内障组执行组长董枫主任医师接诊了60多岁的王阿姨。“这位患者就是听朋友说白内障越‘老’做手术越好,明明从很久之前就开始出现视力下降,硬是拖到几乎看不见了才来医院。”接诊王阿姨后,董枫初查发现她的双眼视力仅剩眼前指数(只能看到眼前的手指头),在1-5级的白内障核硬度分级中,王阿姨属于最硬的5级,呈现棕黑色。

“对于术后效果,患者的要求比较高,平时她喜欢在家里看看书,希望看近看远都不影响。”根据王阿姨的要求,董枫为她进行了进一步检查,眼底、角膜、瞳孔大小等基本都符合手术要求,可以植入功能性人工晶体。

董枫提到,以前,白内障手术本质上是一种“复明手术”,但现在,它更偏向于“屈光手术”——通过手术,既要让患者看得见,还能看得清。在手术方式上,超声乳化依然是白内障手术的主流,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进入“飞秒时代”,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飞秒激光的辅助,使复杂的手术变得更简单、更安全、更精准。

经过详细评估,制订好完善的手术方案,董枫为王阿姨双眼先后做了“飞秒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双焦晶体植入手术”。手术很顺利,目前王阿姨的双眼视力都恢复到看远和看近1.0,既解决了白内障的问题,从此也不用再佩戴老花镜。

“虽然这位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但需要提醒的是,认为白内障越‘老’做手术越好,甚至拖到几乎失明才来就诊的做法是不对的。如果白内障核太硬,手术容易引起角膜内皮的损伤,会明显增加手术的风险,还容易引起并发症,如果核掉进玻璃体,甚至需要做玻璃体切割手术,仅靠一次手术解决不了问题。另外,术后恢复时间也会更久,对患者而言非常麻烦。”

董枫建议,白内障手术不必过早,也不能过晚,当白内障的程度达到中度混浊、视力小于0.5、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处于世界第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问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导致的低视力,甚至是盲,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众对于这种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依旧明显不足。”浙大一院眼科副主任童剑萍主任医师提到。

前段时间,童剑萍接诊了52岁的刘先生,费了不少工夫,才保住了他的右眼眼球。

刘先生确诊糖尿病已有七八年,近两年由于糖尿病性肾病引发肾功能衰竭,需要定期血透。有一天,刘先生突然感觉右眼疼痛,连带着头也痛,几乎看不见东西,持续了两天没有好转,来到浙大一院眼科就诊。

“接诊患者后,检查发现他的右眼仅剩光感,眼压高,角膜雾状水肿,晶状体混浊,同时虹膜存在大量新生血管,左眼视力也只有0.2,虹膜同样存在新生血管,出现了局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测量眼压、完善眼部B超等,双眼均被诊断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右眼的情况尤其严重。”

经过抗VEGF玻璃体腔内注药术、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术、硅油填充等一系列治疗,一周后,刘先生的右眼眼压仍然不能控制,又接受了青光眼阀门植入术,这才算保住了眼球,但仅剩手动视力。“患者的左眼也需要手术,不过考虑到他的全身情况,暂时做了针对性处理并密切随访,等到整体情况好转,再择期进行手术。”

童剑萍表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视网膜血管损伤,整个过程非常隐匿,“临床中也有患者因视物模糊到眼科就诊,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才确诊了糖尿病。如果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经处在较晚期的阶段,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一旦发生只能控制发展。”

“一旦确诊糖尿病,一定要去眼科就诊!如果暂时没有问题,一般可以在控制全身情况的前提下一年进行一次眼底筛查;如果已经出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建议到眼底病专科医生处就诊,接受治疗的同时遵医嘱进行复查。”童剑萍提醒。


三年级是个重要节点

及时关注孩子屈光状态及眼轴变化

前段时间,11岁的小凯由爸爸妈妈陪着来到浙大一院眼科副主任、眼视光专业组组长王剑勇主任医师的诊室。

“医生,孩子五年级了,三年级开始两年时间近视度数增长了200多度,怎么办?”一坐下,小凯妈妈就掏出近两年孩子在外院的检查资料,“新配的眼镜没戴多久就说看不清了,哪里想得到度数加深这么快。”

王剑勇一边安慰小凯妈妈别焦虑,一边仔细查看了小凯的检查资料——2022年,右眼275度、眼轴长23.5mm;左眼250度,眼轴长23.19mm。而前段时间检查,右眼525度、眼轴长24.68mm;左眼375度,眼轴长23.79mm。

随后,他安排小凯进行散瞳验光等视光专科检查,结果显示,小凯的近视度数确实增长得很快。经过进一步的病史问询以及用眼卫生评估后,王剑勇指出:小凯日常用眼习惯不好,握笔姿势不端正,再加上平时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较多,这些都是造成他近视度数快速加深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小凯父母有高度近视病史,小凯更应该积极进行近视防控,防止向高度近视的演变。

针对小凯的情况,王剑勇推荐先通过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来控制近视,同时指导他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平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尽量少近距离用眼、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同时,他也提到,像小凯这样的情况,临床经常碰到。“三年级这个阶段比较关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远视储备慢慢减少,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视力的变化,带孩子定期进行专科检查,关注视力、眼轴和眼部屈光状态,必要时做出适当干预,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

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视防控已成为国策。近年来,浙大一院眼视光专业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8年走进校园做宣教和筛查,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近视防控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预防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加重、防止发展为病理性近视。想要做到这三方面,需要家庭、学校、医院三方共同协作。”王剑勇提到。

浙大一院眼科 举行全国“爱眼日”义诊活动

一大波检查福利等你来

为助力大众眼健康,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浙大一院眼科将在庆春院区、总部一期和之江院区开展义诊活动,并提供多种免费检查福利。

一、庆春院区:

义诊时间:6月2日

福利:

当天举行白内障义诊,上下午各提供40个义诊号,经医生评估有手术指征的,免术前检查费。

二、总部一期:

义诊时间:6月6日

福利:

1.上午提供20个近视激光义诊号,经医生评估有手术指征的,免术前检查费。

2.下午提供20个白内障义诊号,经医生评估有手术指征的,免术前检查费。

三、之江院区

义诊时间:6月6日

(为保护隐私,文内患者为化名)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晶 张慧丽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