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出发 院士大咖、科技大拿共话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科普新模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4 07:04   

科普场馆发展“新质科普力”

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所作的主旨报告是《新质生产力与科普场馆》。他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科普,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助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报告当中,倪闽景进行了科普和回答。

“劳动者方面,是从拥有基本技能到拥有现代知识与掌握先进技术;劳动资料方面,是从资本、土地、传统工具到新材料、信息数据和高科技工具;劳动对象方面,是从自然世界到精神世界和数字世界。”

倪闽景说,科技和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大的改变。比如,物质空间不如虚拟空间的流量、注意力超越颜值、机构与个人力量逆转、游客比馆员拥有更多的知识、人工智能将代替所有把人作为工具的所有工作等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科普场馆怎么办?倪闽景提出了“新质科普力”的概念,并且把“新质科普力”分成了四个空间。

物质空间方面,越是信息化,实物教育越发重要;文化空间方面,科技馆推出了“电影、游戏、绘本”新三样;数字空间方面,延伸出数字人、虚拟博物馆、场馆孪生;心灵空间方面,倪闽景强调,观众是博物馆真正的主人,所有意义来自于人。

共话新质生产力

在专题沙龙——对话科技掌门人环节中,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导陈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院长罗利军,科大讯飞科普研究院院长包明明和绍兴市科协党组书记冯国强等从不同行业领域角度出发,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景,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

人工智能方面,科大讯飞在国内是佼佼者和领先者。去年,科大讯飞成功发布认知大模型,提出481项通用认知大模型评测指标。随着产品的迭代升级,包明明谈了新质生产力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教育学习方面带来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会把新质生产力和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联系起来,我们也会积极听取社会上的声音。诚然,大家能看到人工智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外界也有一部分质疑。”

那么,从工作生活来看,人工智能究竟带给大众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包明明给出了一个字——“用”。只有用了它,才能发现它的闪光点。

“利肯定是大于弊的。比如在家庭教育方面,看似是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其实做起来还是有难度。但是如果用到人工智能当中的一些手段,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解决一些问题。”

包明明说,科大讯飞在学习机等人工智能的辅助教学手段上,有着比较丰富的成果。包括家务劳动、老年人陪护、婴幼儿照顾,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都可以把人解放出来,让大家更加轻松快乐地生活。

对于“新质生产力”,罗利军用一个词来理解,那就是“科教兴国”。

稻米是国人传统主粮之一,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1%。长期从事农业基因资源的保护创新与评价利用研究的他认为,如果在稻米的研究上,中国拿不出几项自主研发、世界前沿、领跑带头的重大成果,实在说不过去。农业科技成果如果不能有效转化,农业科研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汤晨琛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