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十四中学组建起一支特别“讲师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4 06:58   

一批北大、浙大、复旦等名校毕业生、在校生 为学弟学妹们开课

最近,杭州第十四中学有不少来自于各领域的专家走上讲台,给同学们“上课”,介绍各类职业,助力生涯规划。

今年,学校建校120周年,特别邀请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及在读学生,组成一支“生涯讲师团”, 通过分享自己的人生选择,为即将选科的高一同学支招,以便帮大家更好地规划未来。

前几天,2006届毕业生、高考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冯晨博士走进校园,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告诉大家,《向前——人生不设限!》。

北大等名校毕业生 都是讲师团成员

“生涯讲师团”成员主要是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名校的毕业生和在读学生。冯晨说此次来为学弟学妹们讲课,她只是优秀毕业生中的一位,因为十四中的校友们都很强。要说其中人数最多的,自然是来自浙大的学哥学姐,大概估算,现在浙大在读的十四中毕业生就有200余人。

正值百廿,学校准备进一步扩大“讲师团”,邀请更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优秀校友加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领略到他们的风采。通过校友们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人生感悟以及学习心得,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学校还邀请过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女士,她与同学们分享了攀登科研高峰、为国家发展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

此外,学校每周的晨会,都会讲述优秀校友的传奇故事,从卓越的女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吴贻芳,到杰出的中科院院士张淑仪……这些校友不仅是百廿老校赠予当今十四中学子的无价之宝,更是同学们成长中可汲取的精神养分。这份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馈赠,如同一剂“卓越”的催化剂,在学生们的心中点燃热情之火,不断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分享会现场,冯晨说:“我的人生赛道和梦想,最初的故事就是从保送到十四中开始的。”

2003年,冯晨保送进入十四中,开始跟着数学竞赛金牌教练马茂年老师搞竞赛。“我的竞赛之路走得并不容易,但马老师总是对我表扬,给我鼓励。”冯晨说,就这样在马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数学竞赛获了奖。

后来,考入浙大竺可桢学院,进入巴德年医学班。26岁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她说人生不设限,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尽早认清自己,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一路狂奔。

冯晨说,在十四中遇到了多位恩师,还遇到了一生的挚友张潇。高三毕业后,她进了浙大,张潇以全省第16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当时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进了985、211的大学。

我读高二时 学校正在举办100周年校庆

2004年,杭十四中举办100周年校庆,张潇和冯晨正在读高二。

那天学校里举行了校庆,五湖四海的校友们欢聚十四中,当时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也来到学校。没想到20年如白驹过隙,眨眼就过去了。

张潇从北大金融专业毕业后,任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国区主管。回忆三年高中生活,张潇很感慨:“无论是在美国华尔街接受职业培训,在香港中环的写字楼里忙碌工作,还是如今在上海安定下事业与家庭,无数个片刻,我都总能想起十四中美丽的校园。感谢母校,搭建了我最初的梦。”

张潇的班主任陈燕君老师,说起这届学生,声音里都充满笑意。“这个班我带了3年,和不少学生还有联系。当时,张潇去了北大,包括冯晨在内有一批学生考进浙大,还有人去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据我所知,现在有几人在浙大、杭师大当老师,也有人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还有人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现从事金融行业。”

十四中文化底蕴深厚,师生之间融洽,学生之间和睦。“学校希望学生正气、大气、灵气,现在看来,他们身上都深深烙印着十四中优秀的文化基因。”陈老师说。

看得出来,大家的路走得都很宽。张潇说,听说冯晨从医生跨界到律师,这在一般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突破,但她并不意外。

因为在十四中,很多学生就在不断突破,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比如高他们一届的学姐孟琳燕,获第14届国际生物学奥赛金牌,学长楼天城获得第16届国际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两项都是实现了浙江省零的突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娜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