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又美又飒 “双师型”教师占九成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3 06:24   

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 职教老师不能只埋头教书

杭州日报讯 “杭州打造‘赛会之城’, 需要怎样的高素质文旅人才?”“‘县中崛起’过程中,乡村旅游人才要如何培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复合型环境监测技术人才需具备哪些素质?”……

本周三,杭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展示活动举行。现场,记者看到,“操刀”这一长串教学成果的老师们所关注的问题,都和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我们的老师视野特别宽。”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洪彬彬表示,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进行动态对接,老师们不仅聚焦教科书上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站在行业前沿,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适当超前地培养学生,“这也是中职老师们,必备的一项能力。”

正如洪彬彬所言,杭州中职的老师们不仅学历高、技能强,他们的眼界与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也在不断提升,上得了三尺讲台,玩得转各种实训场。

拿奖拿到手软 “斜杠青年”比比皆是

数年前,研究生去应聘中职老师,可能还是个新鲜事。

但截至今年3月,杭州市中职学校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5128人,占99.79%,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126人,已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91%。“去年和我一批进学校的,只有1名本科生,其他都是研究生。”一名中职学校的新教师说。

老师学历提升了,就意味着能教好学生技能吗?中职学校的一大“生态”就是技能竞赛,它不仅是学生升学的“敲门砖”,还是比拼老师教学能力的竞技场。在今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师生职业能力大赛暨国赛选拔赛上,杭州27所中职学校获得金牌26项、国赛名额36个,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继续位列全省第一名,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的植物嫁接省赛一等奖第一名黄君婕,谦虚地将成绩归功于老师汪张杰,称她“能文能武、又美又飒”。一手理论教学,一手实践指导,这样的“双面手”甚至“多面手”在职业教育领域,被称为“双师型”教师。截至去年,杭州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不含技校)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90.49%,较2022年的88%又有提升,远超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要求。

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如何培养?职业教育发展几十年,杭州的经验是:想方设法把老师推向行业。在杭州,中职老师入职前,会有半年时间到企业实习,新老师一周5天去企业,2天来学校上课。虽然辛苦,但不少老师也因此拿到技能证书,还手握不少发明专利。

据统计,过去15年,杭州中职学校已累计征集创新创业项目超1200个,共涌现82个发明专利,847个实用新型、外观、软件专利。其中绝大多数,都由中职老师们发起。而且在教学标准制定、教材编写上,中职老师参与的机会也很大,比如中职专业教材更新很频繁,隔几年就得修订一次,参与编写就可以为自己评职称“加码”。去年,杭州职校一口气涌现了7名正高级讲师,这在其他领域,都是罕见的。目前,杭州中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8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77%,省特级教师24名、正高级讲师35名。

开门办学 教学成果起点很高

在杭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展示活动的现场,杭州市第九届中职教学研究会也完成聘任。“从上一届开始,我们把高职院校、大学、行业代表吸纳进来,不仅能给老师提供高校、行业的培训资源,研究会的这些理事单位,还会一起安排教研活动,在给老师做培训、课程设置、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技能比赛等方面,都发挥着作用。”洪彬彬说。

“车企的定损员工资现在多少?他们急需什么样的人?不和行业交流,你永远不知道这些情况,也永远不知道专业未来的方向。”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却旦有切身体会,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职教老师也不能埋着头教书。

和行业、高校“接轨”,老师们的视野会逐渐变宽,最终形成自己对行业的判断,这些教学成果,就是最好的注脚。

“5年前的一次调研,我们与不少乡村小微企业负责人聊过,他们需要的,总结起来就是‘多岗胜任、能力跨界、创新思维、乡土情怀’的实用人才。”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老师梁甘冷说,之后学校拉上千岛湖职业学校、桐庐职业技术学校、新安江职业技术学校、衢州旅游职业学校等县域职校,一起孕育出了这次展示的教学成果。

梁甘冷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大学,“职校老师做课题,更像是在做研究、做田野调查,一头让我们成为行业的学者,一头能精准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很有成就感。”现场,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的老师们,聚焦美丽中国建设,总结了一套培养复合型环境监测技术人才的模式;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的老师,聚焦杭州“赛会之城”建设,梳理了一套高素质文旅人才的创新培养方式;聚焦“一老一小”,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们,解答了养老护理人才该如何培养;聚焦职教发展,临平职业高级中学的老师们重塑了职业教育的学习模式。

这类高屋建瓴的教学成果,近些年也获奖颇丰。

去年,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乔匠模式:个性化培养服装技术技能人才的十年探索与实践》、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基于“企业学区”的中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成果一等奖,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的成果《创专融合·点面结合·闯创协同: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成果一等奖,杭州职教在全国11个中职一等奖中独占3席,14个案例入选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优秀案例和典型案例,入选数居全省第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章翌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