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采耳后,女子耳内长出一团“白毛” 专家:不建议频繁和过度清洁耳道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4-27 07:04   

孔雀毛拂过面部,音锤在耳畔沙沙作响,耳勺、耳扒、镊子等轮番上阵,给耳朵来一次“深度清洁”……近年来,一股“采耳风”兴起,当工具轻刮耳廓的瞬间,总会让人感到有种置身云端的愉悦感。但采耳一时爽,实则却暗藏“危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熊高云表示,在采耳时,如果使用的工具或物品不当,可能会引起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耳痒、耳闷和疼痛等问题。

采耳一时爽,实则“暗藏危机”

32岁的张女士(化名)一直是采耳店的常客,她几乎每个月都要做一次采耳。一方面为了清理耳朵,另一方面为了放松身心。半个月前,张女士又一次去了家附近的洗脚店里采了耳,可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她突然觉得耳道内奇痒无比,还有些发闷,甚至总有种潮湿感,时不时会有水流出来,用挖耳勺、棉签掏都无法缓解。

坐立难安的张女士来到了熊高云主任处寻求帮助。“经过我们耳内镜探查发现,患者的外耳道深部有较多黄褐色分泌物,耳道壁上布满了一圈厚厚的痂皮,痂皮表面有一层白色毛毛,像发霉似的,这些都是典型的真菌性外耳道炎症状。考虑到患者前不久刚进行了采耳,我们推测这可能与采耳时损伤了外耳道皮肤或器具消毒不彻底有关。”熊高云说。

“外耳道口小、洞深,适宜真菌生长。在接诊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近六成都有常去洗脚店采耳的经历。”熊高云介绍,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病症为耳痒、耳内不适、耳闷,有些甚至会有耳鸣、耳道流水样分泌物,其中分泌物阻塞耳道时会影响听力,造成耳朵闷、结痂且痂膜较厚等情况。

针对张女士的症状,熊高云在耳内镜下为她清理了霉菌团块、痂皮等,然后用抗真菌药膏涂抹外耳道皮肤,后续还需持续涂抹1-2周才能彻底消灭耳内真菌。“真菌感染复发率高,坚持用药的同时还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切忌用酒精、碘伏刺激耳道,如有不适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耳屎是内耳道重要的“防御铁军”

大多数人不需要频繁掏耳朵

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耳屎作为耳朵的排泄物,是一种无用的东西,因此需要经常去采耳店清理。可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需要频繁掏耳朵。“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咀嚼、张口、打哈欠等下颌关节活动,耳屎会不断向外耳道的道口(也就是耳廓)移动,在不经意间就会以薄片状自行排出,因此根本不需要特意去清理。”熊高云说。

此外,耳屎也绝不是耳内的垃圾。专家指出,一来耳屎可以阻止细小的尘垢和昆虫这些外来物质进入体内;二来作为含有油性、呈现酸性的耳屎可以让耳道保持干燥,维持酸碱平衡,让我们的耳道不会沦为一个潮湿又多碱的天然细菌培养皿。此外,耳屎还对多种细菌都有灭杀效果,能够有效阻止真菌繁衍。可以说,耳屎是内耳道重要的“防御铁军”。

“如果一些患者本身有慢性外耳道炎,分泌物相比一般人要更多一些,造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耳道清理,取出耵聍来缓解不适感。”熊高云表示,就算是采耳也建议到正规的规范的机构进行。因为如果采耳工具的清洗消毒不够彻底,或者采耳手法不够专业,都可能会造成采耳后霉菌感染、外耳道湿疹,以及耳道损伤等健康风险,得不偿失。

最后,熊高云强调,耳朵是一个需要妥善保护的器官。采耳需谨慎,频繁清洁和过度清洁都可能对耳道健康造成危害。合理保护耳朵,尊重其自我清洁机制,是维护耳道健康的关键。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耳朵健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耳道感染和听力损伤。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应晓燕 张煜锌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