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全职猎人”叶田田科研团队攻破卡脖子技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3-22 07:55   

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寻找新质生产力青年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春天

856d30c069b538c8bbcd34f0229b2539_rB4AiWX8n9SAYRG5AAIqylymf48292.jpg

摄影 陈中秋 制图 李前芳

“叶子的‘叶’,田野的‘田’,两个‘田’都是。”

叶田田的自我介绍很简短。契合大众对于理科生的一般想象,她留着一头短发,穿着格子衫,脸上时常露出腼腆、温和的微笑。

她说,自己的工作很简单,基本是对着计算机和数据,像猎人一样从十几亿个DNA碱基对中寻找到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

正如她的名字所携带的意象,这些单调、重复的数据又生长出无限的生命力,编织着生命的“基因密码”。

2022年6月14日,浙江第十家省实验室湘湖实验室在杭州萧山成立。一年后,叶田田从美国学成归来,加入了湘湖实验室淡水水产核心种源创制团队。她说,自己想为家乡的水产行业和国内的生物基因工作,开发、验证好的工具和方法。

“90后”科研团队攻破卡脖子技术

被聘为湘湖实验室首席专家之前,顾志敏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作了38年,当了12年的所长,研究方向一直围绕着新品种开发、健康养殖等方面。

谈到叶田田,他不吝赞美:“她很厉害!之前在浙江大学竺可桢求是班就读,又到哈佛大学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之后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完成计算机硕士和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我们很需要这样的人才!”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位于南加州的洛杉矶以东,以杰出的农学研究闻名全球。在读博期间,叶田田专攻生物信息的数据分析,分析的对象有很多,人类、小鼠、拟南芥、酵母等。

不过,她最想要“捕猎”的基因之一,藏在老家湖州的罗氏沼虾里。带着“能不能回国做点事”的想法,去年7月她回到国内。就在她拿到湘湖实验室聘书的一周后,谷歌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和叶田田差不多时间加入湘湖实验室的还有一批90后科研人才。“团队包含1名科研骨干,3名优秀青年,5名博士后,靠他们挑大梁。”顾志敏说。

除了和数据打交道,担任副研究员的叶田田,博士后揭育鹍负责采集样本,对罗氏沼虾进行抗病研究;副研究员严军军负责基因编辑,刘翠专攻饲料营养。

“他们的研究方向涉及整个产业链,意味着新品种出来以后,马上就可以应用。” 顾志敏介绍,这个团队研发出的罗氏沼虾、红鳌鳌虾等两种液相基因芯片,在全球范围内都属首次,也顺道打破了国外卡脖子的技术,“借助新的液相基因芯片,水产新品种培育时间能缩短一半,效率提升40%以上”。

在数以亿计的碱基对里解开“基因密码”

生物的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了解了基因就等于找到了深入了解并且改造生物的一把钥匙。最被大家熟知的,是1990年开启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鱼类、虾类也是如此。水产品的育种,关键在基因。只不过,基因测序还只是“第一步”。罗氏沼虾有30多亿碱基对,鳜鱼有7亿多碱基对。从大量基因中初步筛选出来的相关性基因,依旧是个不小的数字,如何进行进一步精准定位?

这就轮到叶田田出场了。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建立数据模型,用计算机进一步解开一段段“基因密码”,将相关性基因准确地挖掘、定位出来。

“我们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基因检测分析。比如说,通过分析,我们检测到长得高大的个体中,有几个基因出现频率比较高,就可以认为这几个基因跟生长性能相关。”她说。

精准定位特定基因后,就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掉”或者“植入”相关的基因片段,改良品种。

说起来似乎比较简单,但想要精准捕捉到特定基因通常要花费数以月计甚至年计的时间。“难点在于水产基因组的重复序列相对较多,尤其是虾类,一整套基因组上可能有很多片段是重复的,对于测序拼装会有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叶田田说。

即便如此,这种被称为“全基因育种”的方式正在取代周期更长,不确定性更强的传统育种。就好像用“高铁”逐步取代“蒸汽机”。

因此,像叶田田这样能掌握基因挖掘精准定位技术的人才,无论是在水产领域还是其他养殖领域,都非常欠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邵婷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