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25岁啊!”花季少女被查出致命重症,中西医结合助她跨越“生命禁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3-01 14:38   

2月29日,25岁的姑娘小冯(化名)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进行半年复查无恙后,“死里逃生”的她开心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锦旗,激动地与医生们合影,而令小冯没想到的是,医护人员也为她精心准备了一份“重生礼物”,寓意未来健康平安。

少女查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时又遭遇脓毒血症

故事要追溯到去年夏天,刚来杭州工作的小冯,意外发现双下肢出现不少红点,起初以为是过敏的她,在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后被告知:血小板仅14,已处于危险值,且随时有大出血可能,建议到大医院就诊。

回杭就诊后,小冯被诊断为爆发性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FVSSA),对这种急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唯一的治疗选择,她这才慕名找到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叶宝东主任。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血液疾病,也被称为“软癌”,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血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严重不足,免疫系统崩溃,止血功能严重受损,患者极易遭受重症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在收治入院后,小冯面临血三系重度低下、持续高热和重症感染的多重威胁,这让年轻姑娘忧心忡忡。

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叶宝东迅速成立医疗组,精选优化治疗方案,包括调整抗感染策略、加强营养支持等;护理二十二病区护士长吴筱莲组织护理团队,制定详细护理计划,同时运用贴敷疗法、中医熏药和中药泡脚等多种中医护理方式,为小冯保驾护航。

但突如其来的脓毒血症,让本就艰难的治疗雪上加霜。

脓毒血症,也叫败血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感染源的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可迅速导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血液科副主任医师邓姝表示,“这种病发展迅猛,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风险倍增。”

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每个决策都可能决定生死。

为此,医疗团队数次召开会诊,他们决定采取挽救性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大胆治疗策略。

治疗方案确定后,医疗组迅速行动起来,进行HLA配型、DSA检测等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移植时遭遇重重困境

医护勇于挑战旁系移植禁区

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位花季姑娘:在供者选择这一关键环节,大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小冯的父亲已不在人世,作为独生子女的小冯也没有其他兄弟姐妹;中华骨髓库的匹配过程漫长,而她的病情却不容等待,冯母的半相合配型成了唯一希望。

但就在这关键时刻,冯母又“阳了”,无法作为供者。

此时,医疗组只能冒险做出尝试:启用旁系亲属作为备用供者——这在移植史上几乎是一个禁区,旁系供者的成功率远低于其他供者。

面对灰暗的治疗前景,血液科医护团队并没放弃,在全力以赴得到同时也在精神上给予小冯极大支持。

移植中心护士长毛小培和团队精心照料小冯的生活起居,耐心鼓励她要有面对疾病的勇气,用人文关怀驱散她内心的恐惧。

针对持续高热和感染,医疗团队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创造移植条件,多次多学科会诊后,专家组决定最后一搏——强行为小冯进行造血干细胞旁系供者移植。

去年8月初,小冯迎来她生命中的转折点——回输手术,医疗团队的每位成员都绷紧神经,因为他们知道,这可能是小冯的唯一生机。

在完成这场“救命”手术后,医疗组时刻关注小冯的生命体征,一周后,小冯的体温开始下降,她奇迹般地逃过一劫,但仍要面对许多难关。

中西医结合

为逆境中的她保驾护航

术后,小冯出现胃纳差、恶心、体重进行性下降等情况,“我们注意到,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邓姝主任医师果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综合患者病史和中医四诊信息后,选择使用“参苓白术散”这一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的特色治疗方剂,并根据她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旨在益气健脾,渗湿开胃,为移植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支持,提高移植成功率。

经过三帖药物的治疗,小冯的症状显著改善,食欲恢复,体重稳步回升。“移植后,有段时间胃胀胀的,晚上失眠,在口服中药汤剂,并配合耳穴压豆、揿针等中医治疗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她笑着说。

在移植后的两周内,小冯的身体状况逐渐向好,检查结果逐步转为正常:体温稳定,炎症指标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回升至健康水平。

三周后的STR检测更是带来了喜讯——完全嵌合,且无任何移植并发症的迹象。

在克服重症感染和供体条件不理想等重重障碍后,移植手术宣告成功,小冯顺利从移植舱出院。“谢谢!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舱前,她对浙江省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连声致谢。

“注意饮食和预防感染,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在昨日复诊时,胡通林医生耐心叮嘱小冯注意居家恢复。

这位新生姑娘,又重新踏上了她的人生之旅。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何丽娜 蒋升 通讯员 胡通林 祁骥 吴煜  编辑:方熹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