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一起来学习爱耳护耳小常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3-01 08:04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在第25个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记者专访了区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刘亚。她表示,要重视听力健康,科学爱耳用耳,尤其要提高对听力损失的认识。

听力损失不分年龄,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年龄增长、耳科疾病、噪声暴露、遗传因素以及代谢性疾病等。但“一老一小”群体的听力损失尤其要引起关注。刘亚解释道,0~6岁儿童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遗传、母孕期病毒感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药物性耳聋等;而60岁及以上人群则主要是由于老年性耳聋、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噪声和爆震及药物性耳聋等。

听力损失和由听力损失引起的交流障碍,不仅对个人社交、心理、认知发展等产生影响,还可能带来一些严重危害,例如会降低个人的避险能力,增加发生人身意外的可能。另外,也可能导致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有研究显示,听力损失与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加速下降有密切的关系,与正常听力人群相比,中度老年听损人士患有痴呆的风险是正常听力的3倍。

在我国,中老年群体是听力障碍和听力损失人群的主体。《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我国老年听障患者约占老龄人口的三分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听力障碍的比例为11.4%。另根据《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中的统计数据,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

老年听障社会问题调研报告《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助听器的使用率仅有5%~10%。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不知道有助听器的存在,并认为“耳背”不需要治疗;另一方面,助听器价格贵、效果达不到预期、使用麻烦和外观不佳都会使老年人不愿使用助听器。同时,我国助听器验配师存在较大缺口,许多听障老人较难得到专业的验配服务,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不合适的助听器戴上后会产生“啸叫”,大大降低使用率。

“助听器是补偿老年人听力损失的有效工具,通过专业的助听器验配和佩戴,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老年人的残余听力,减缓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及生活质量。”刘亚告诉记者,很多老人对于助听器的接受度不够或者有顾虑,担心佩戴助听器会引起听力下降加重,其实助听器只是帮助他们听得更清楚,正规验配的助听器并不会损害听力,反而能够延缓老年性聋的进展、减轻耳鸣,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

耳健康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针对如何科学用耳、减少听力损失,刘亚给出了八点建议:

一、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高噪音环境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可能引起噪音和耳鸣。

二、不要经常掏耳朵。耳垢是一种天然的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过度清理可能会造成耳道损伤和感染。

三、谨慎使用药物。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耳朵产生负面影响,如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等。

四、进行耳朵保健操。经常按摩耳部的穴位,如翳风穴和听会穴,有助于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保护听力。

五、保持良好的情绪。情绪紧张或焦虑可能导致耳鸣和耳聋。

六、保护肾脏。耳朵与肾脏的健康密切相关,建议食用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食物。

七、正确擤鼻涕。避免用力擤鼻涕,以免引起中耳炎。

八、及时就医。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远离十大伤害耳朵的坏习惯

习惯一:在地铁里听歌地铁里的噪音一般会达到85分贝左右。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想听清耳机里的声音,往往会加大音量。长时间暴露在高音量的环境中,耳蜗的毛细胞会产生代谢紊乱,从而导致供血、供氧不足、末梢感受器受损等,最终发展为噪音性耳聋。

习惯二:长时间“煲电话粥”许多人在闲暇时一打电话就是几个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有引发神经性耳聋的风险。专家建议,打电话一次最好不超过3分钟,双耳轮替接听电话,如条件允许,使用免提对耳朵伤害最小。

习惯三:经常掏耳朵频繁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炎症、流水,甚至外耳道疖肿。掏耳朵还有刺伤鼓膜的风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实际上,耳屎生长到足够多时会自行脱落,无需主动掏抠。

习惯四:经常泡吧、去KTV在KTV、酒吧等高强度噪音环境的刺激下,内耳毛细胞因过度劳累而受损,并引发中枢听觉系统和功能改变,出现听力紊乱,进而发生耳鸣、耳聋等问题。

习惯五: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据统计结果显示,现在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以25-40岁的人群居多,主要原因是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这类人群在初期可能会出现耳鸣、耳闷胀感等症状,而长期的身体疲劳、精神压力过大则会造成耳聋等问题。

习惯六:乘坐飞机时不注意吞咽动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阶段,耳鼓室内外压力差值增大,乘客有患航空性中耳炎的风险。这是一种中耳气压损伤,表现为耳内不适、双耳闷胀或胀痛,耳鸣眩晕。预防航空性中耳炎的方法是,在飞机起飞或降落阶段注意做吞咽动作。

习惯七:游泳前后不注意检查耳朵游泳时耳道进水、呛水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等,儿童多发。常见症状是耳朵闷胀、疼痛、听力下降、流脓等。因此,在游泳前后需检查耳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习惯八:滥用抗生素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虽能很好地控制感染,但也可能损害脑神经,引起耳聋。目前药物性耳聋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是提早检测,进行预防。

习惯九:过于用力擤、吸鼻涕过于用力吸或擤鼻涕,部分鼻涕可能会被挤入咽鼓管,使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造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等。

习惯十: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但这种中耳炎不会造成流脓,耳痛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来源:余杭时报  作者:记者王媛媛通讯员姜梦婷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