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以上老人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 但国内助听器使用率仅5%-10% 听觉辅助装置怎么选?三甲医院耳科专家为你支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3-01 07:33   

这周三,浙大二院耳鼻喉科陈嘉主任医师的门诊,来了一名准备做声带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陈女士,一进门就诉苦:“家里有名失能老人需要照顾,严重耳背,和她说话非常费劲,主要靠‘吼’,长年累月以至于自己的声带受损。”

“那你应该带老人家来做个听力检查,看看能不能有办法帮到她,比如可以尝试一下助听器。”陈嘉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出现各种听力问题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听力障碍已是全球发病率第三高的慢性疾病,而老年人是听障人群的主体。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

而听觉辅助装置是改善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像佩眼镜一样,助听器今后或将会成为老年生活的必需品。

“听不清”可能让痴呆提早到来 老年人对听力受损危害缺乏认识

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苏立众主任医师表示,导致老年性耳鸣耳聋主要原因有很多,以神经耳鸣耳聋为主,随着人体年龄老化,听觉功能减退,心血管系统病变导致内耳动脉硬化缺血,加重耳鸣耳聋。

临床中,很多老年人觉得“人老耳鸣耳聋”很正常,不以为然,任其发展,但其实老年性耳聋的危害可不仅是“听不清”。

苏立众表示,由于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约30%通过听觉,老年人的听力障碍,尤其是对言语分辨率的下降会严重影响沟通和交流,继而影响人际交往,影响睡眠和情绪,导致神经衰弱和社交恐惧和生活质量下降;还会让老年人的避险能力下降,比如,过马路时听不到汽车鸣笛,听不到手机铃声、门铃,对外界的提醒感知困难。另外,大量数据表明,听力下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脑萎缩,使老年痴呆提前到来或加重病情。

浙大二院耳鼻喉科陈嘉主任医师表示,虽然耳科检查是耳科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但我国耳病患者接受过听力检测的仅有7.4%,65岁以上听力障碍老年人在过去12个月接受过听力检测的仅为8%。一方面,大众对老年性听力损失的认识不够,不知道老年性听力损失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整个家庭包括老年人自己也都不重视,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就医。

听觉辅助装置改善听力效果明显 但在国内普及率却不高

陈嘉指出,老年性听力损失涉及从外周到中枢的整个听觉系统,人工听觉辅助装置是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借助听力辅助装置改善“老年性耳聋”有验配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方式。其中,人耳蜗植入适合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患者,助听器则是适合轻中度患者的应用最广泛的解决产案,也是目前提升老年性耳聋患者听力的主要途径。据悉,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声音放大,被放大的声音按照常规的路径,从外耳传递到中耳,再到内耳被感知。

陈嘉向程女士介绍,自己95岁的外婆在90岁高龄时开始使用助听器,从不习惯到慢慢适应,她的反应力和灵敏度比以前好很多。陈嘉从医生角度观察到,外婆的老年痴呆度亦有所缓解。

她按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推算,约7000万人群需要配戴助听器恢复听力,20年后会超过1亿。然而,目前助听器的使用率在中国只有5%-10%,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0%。

“我们在临床中接诊的很多老年聋的患者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聋病都可以用药物治疗,还有很多老人认为,戴助听器会被视作残疾人,实际上,年龄造成的听力障碍用药是没有效果的。”她认为,这是导致助听设备在国内接受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购助听器效果评价迥异 专家表示需到专业机构评估后选配

打开购物网站,记者发现各类听觉辅助装置琳琅满目,价格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从购买者的售后评价来看,也是效果迥异。

一款售价为2999元的某品牌助听器的商品描述为“进口芯片,可显著改善耳聋耳背,全年龄段适用”。记者向客服询问“是否有必要测试听力”时,其表示,“不需要,可以直接购买”。但在购物评价中,记者看到多位消费者表示“效果不佳、持续啸叫”、杂音无法消除等。

对于如何选配助听器,苏立众表示,助听器不是单纯将声音放大就可以,如果有的频率补偿过高,会对残余听力造成伤害,补偿不够又不能解决听不清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测评得到数据。“如果佩戴者有外耳道和中耳疾病、高血压、心脏病、鼻咽癌放疗后听力下降等问题,选择的助听器和调试参数都不一样,所以建议有需要的人群,一定要专业的助听器验配机构选配。”

陈嘉也表示,当确定需要佩戴助听器时,首先进行准确的听力评估,老年人应该先到医院进行听力学检查、诊断,首先弄清楚听力下降的原因,排除需要医学治疗的听力损失后,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选择合适的助听器。

助听器干预后效果不佳的患者 可尽早考虑人工耳蜗

陈嘉同时指出,人耳蜗内的内耳毛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的永久性细胞,当内耳毛细胞受损或随着人体衰老减少时,听力就会越来越差,直至完全听不到。而选配助听器需要有一个前提,即需要具备残存功能的内毛细胞,内耳具备部分感音的功能,适用轻度到中度听力损失。在采取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后,需要定期评估助听器干预情况,如果佩戴一段时间仍无法达到满意的听力补偿效果,应尽早地考虑人工耳蜗的植入。

“人工耳蜗是目前解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最为直接有效的康复手段,对改善老年人言语识别率和交流能力有良好效果。”陈嘉表示,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直接代替了内耳的毛细胞,起到声-电转化的作用。通过体外的言语处理器收集声音,体内的处理器进行编码处理,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电极刺激听神经,继续后续的声音处理过程。也就是说,人工耳蜗最终传递的是电信号,且无论是否有残余听力,人工耳蜗都适应。

但并不是所有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都适合做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植入具有严格的适应证,且患者术后需要能够坚持听觉康复训练并有良好的家庭支持,当然价格也是制约其普遍使用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助听器可以解决的听力问题,我们还是建议老年人使用助听器,使用方便,相对于人工耳蜗,性价比更高。”她表示。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见习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方序 杨陶玉 鲁青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