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也成中风高发人群!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1-01 10:25   

15岁男孩突发脑梗送到ICU 抢救时妈妈一直在门口哭

医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改掉

脑血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范围来看,25岁以上人群罹患脑卒中的终身风险为24.9%,我国这一数字接近40%,即有四成的人从25岁开始就有可能发生中风。这也就意味着第一批的90后已经成为中风高发人群。

接诊最年轻的脑梗患者仅15岁

通宵打游戏、天天吃外卖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伟平主任医师说,从医多年,他接诊过的最年轻的脑卒中患者只有15岁。“当时这个孩子被送来急诊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大面积脑梗死,情况十分危急,我们紧急为他施行介入取栓术、去骨瓣减压术,经过一周多才清醒过来,后续仍有中风再复发的风险。”

王伟平印象深刻,孩子妈妈当时在急诊门口一直哭,那么小的孩子就脑梗让她无法接受。追溯原因,医生们才知道,这个孩子很叛逆,常常逃学、长期在网吧通宵打游戏,吃饭也随便对付,基本天天吃外卖。

男孩的化验报告结果也与他的生活习惯相吻合:血糖、血脂、尿酸都很高,总蛋白、白蛋白均低,铁蛋白极低,贫血,属于严重的营养不良。

21岁小伙送医时已不能说话无法走路

家人并不知道他患卵圆孔未闭

“还有个21岁的小伙子送过来的时候已经丧失语言能力,也出现了偏瘫、无法行走的症状。”经过检查,王伟平发现这个小伙小范有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但是他家里人都不知道。

为什么卵圆孔未闭患者是中风的高发人群?王伟平解释,卵圆孔是人在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出生后,大多数人的卵圆孔会自行闭合,但也有部分人的卵圆孔可能终身无法闭合。熬夜久坐容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这类人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憋气、上厕所太用力时,若此时静脉系统有血栓,就能通过这个未闭的“小心眼”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进而导致体循环栓塞。

小范就是因为这些到处乱窜的血栓通过这个小孔跑到了脑血管,继而出现了中风。“往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对自己的病症不自知,导致中风。所以出现过中风症状的,也要注意检查心脏是否有问题。”王伟平提醒。

青年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5%-18%

发病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

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

脑卒中就是大家常说的“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王伟平主任医师说,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血管堵塞引起的叫“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血管破裂引起的叫“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溢血”。

不论是“脑梗死”还是“脑溢血”,都是发病急、后果严重,如果抢救不及时,大部分病人会留下轻重不同的后遗症,比如行动困难、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视觉障碍或听力障碍等。王伟平说:“通常来讲,出血性比缺血性更凶险,因为血管破掉了,有时候血肿很大,马上就致命了。”

在以往的观念中,脑卒中总被认为是老年病,上了年纪的人才是中风的高危人群。王伟平根据临床经验表示,现在脑卒中的发病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男性居多,缺血性脑卒中更常见且一直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青年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5%-18%。超过50%的青年卒中患者,存在脑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90%的卒中可以预防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改掉

王伟平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熬夜等),在中风发病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早发心脑血管病的家族史,如动脉硬化、烟雾病、卵圆孔未闭等,或是高血压、高血脂(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等,也都是中风发病的高风险因素。

“卒中,重在预防,多达90%的卒中是可以预防的。”王伟平说,在影响卒中的因素中,年龄、遗传因素没办法干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减少卒中发病和复发的关键。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前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包括生活习惯调整和药物调整。二级预防是预防已有卒中症状或再次发病。尤其对年轻卒中患者来说,预防尤其重要。

“熬夜、‘996’、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外卖喝奶茶、久坐不爱运动、精神压力大,这些都容易造成血栓,我全占了。”

“工作强度大,时间长,每天神经紧绷着。吃喝方面得不到保障。”这是网友们看到“第一批90后成为中风高发人群”新闻后的留言。

王伟平提醒:中风的预防非常重要。戒烟少酒,适当运动,不要熬夜,养成健康低盐的饮食习惯,长期保持合适的体重,重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检查与治疗,切实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吴双 通讯员 李煦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