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白领坐地铁只选末班车 一开会浑身发抖
国庆长假,回家免不了走亲访友,不少年轻人因为要去平时很少见面也不太熟悉的亲戚家做客而叫苦不迭:我“社恐”又要犯了……
今年8月,美国生物制药公司VistaGen宣布,已开发出一款治疗社交焦虑症的药物,名叫PH94B,这是一种鼻喷雾剂治疗,主要针对具有病理神经性特征的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
据VistaGen公司官方介绍,区别于当前所有的抗焦虑药物,PH94B的独特性在于激活外周鼻化学感应神经元,触发大脑中抑制恐惧和焦虑的神经回路,而不是直接激活GABA-A受体或者直接作用于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不需要全身摄取,安全性相对更高。
目前,这一药物正处于二期临床开发阶段,也已进行了部分试验。公开信息显示,受试者在公开演讲前20分钟使用微克剂量的PH94B,就可以显著降低演讲中的焦虑程度。
“社恐”不等于社交焦虑障碍
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半年以上才确诊
浙大二院精神科潘冰副主任医师表示,大家常挂在嘴边的“社恐”,不一定达到医学上社交恐惧的标准,比如一些性格内向的正常人因不善和陌生人交流,也会表现出害羞或害怕的情绪。
真正的“社交恐惧症”,医学上叫“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类的疾病。“社交焦虑障碍,是指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也就是说,在需要我们社交的场域,出现了明显的生理性紧张的情绪和回避行为,这种行为还要严重影响到人的社会功能,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潘冰补充。
PH94B距离面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那么目前临床如何对社交焦虑障碍进行治疗?潘冰介绍了主要的治疗原则:第一,经过医院系统评估治疗,不乱贴标签,不过度夸大;第二,通过定期心理治疗,改变患者的认知,进行行为训练;第三,通过药物协助治疗,降低焦虑恐惧,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第四,通过物理治疗改善,如生物反馈等。
15岁女生见到同学心慌、胸闷
被老师提问时结巴甚至晕倒
潘冰的门诊中,常遇到社交焦虑障患者,15岁的女孩小晴就是其中之一。“她刚来的时候,长发披散着,盖住了脸和眼睛,低着头,讲话声音很轻,基本不敢看我。”潘冰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小晴的场景。
小晴非常内向、腼腆,由于学习压力大、考试失利,同学开她和其他男同学的玩笑,导致小晴见到同学心慌、胸闷,见到老师会发抖,被提问时脸红、结巴,甚至出现过一次晕倒的情况。后来小晴逐渐拒绝去学校,小晴父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带女儿来医院就诊。
“我很怕陌生人,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感觉他们都在看我,如果我出丑了他们都会笑我。”小晴非常小心翼翼、断断续续地跟潘冰诉说着心中的恐惧。在说话时,她还是低着头,不敢和潘冰对视。潘冰给小晴用了小剂量的抗焦虑药物,并结合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后来小晴的状况渐渐好转,终于重返校园。
28岁女白领因为幼时经历
无法和异性交流
开会时声音发颤
还有一个患者也让潘冰印象深刻,是个28岁的单身女白领,名叫小丽。“她是个非常追求完美的人,长得很漂亮,但性格有点孤僻,不喜欢和人交往,尤其是异性。”
小丽的工作常需要开会,她却在开会时身体发抖、讲话声音发颤、讲完后浑身是汗。“我觉得大家可能没有理解我讲的意思,我感觉他们都在背后说我,说我怎么会这样?”小丽常常在会后感到自卑、自责,她向领导主动申请了更换部门,换到不怎么需要与人接触的岗位。为了少与人接触,小丽甚至连坐地铁都坐最晚的末班车。
潘冰在和小丽深入交谈后,发现小丽小时候有过被猥亵的经历、家里重男轻女、成长过程中被同学孤立等,都是导致她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原因,尤其是对异性。后经过药物和心理治疗,小丽慢慢走出阴霾,现在基本能够正常开会,一般的工作交流不成问题。
年轻人给自己贴“社恐”标签
当作逃避和保护的手段
“很多来我门诊的孩子都跟我说他社恐,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不算是医学上的社交焦虑障碍。”潘冰说。确实,现在有些年轻人爱给自己戴上“社恐”的帽子。“社恐”在社交平台和大众媒体上随处可见,在网络话语的重构下,反倒变成了一种自嘲,以及对常规社交方式的些许反抗。
潘冰提醒,社交焦虑障碍常常和其他的焦虑症、抑郁症合并存在,不要自己随意给自己贴标签,要去医院就诊评估,看看除了社交焦虑障碍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情况。一些早期的精神病,也会存在回避社交的情况。有症状后到医院进行系统就诊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