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时被鱼扎了一下大拇指,男子第二天就高烧进医院,感染这种菌可能致命!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7-24 15:33   

近日,深圳3市民被鱼蟹扎伤感染创伤弧菌,其中一人就医不及时抢救无效身亡。医生称,感染后没及时治疗死亡率超50%。

浙江省人民医院最近也接诊一位感染创伤弧菌的患者。患者龚先生看到上述新闻,情绪激动,十分后怕:“还好我来得早,要不然真是不敢想象……”

所幸,经医院多学科协作接力救治,龚先生已转危为安。

海钓时被鱼扎到

第二天就发烧进了医院

家住浙东沿海某镇的龚先生今年55岁。半个月前,他特地借了一条船,约上几位好友兴冲冲驾船去海钓。

这一趟收获颇丰,然而整理“战利品”时却出现了一个小意外——龚先生用手抓鱼,右手大拇指不小心被扎了一下。他从小在沿海城市长大,自己又是做海产品生意的,几乎每天都和各种各样的海鲜打交道,偶尔也会被刺到划伤,当时也没明显疼痛,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起来龚先生就发现不对劲,被划伤的右手指出现肿胀,疼痛,很快发展到右手及右手臂,同时还发起高烧。在当地医院,医生了解到他被海产品所刺后发病,顿时警觉起来,马上安排检测。不出所料,血及厌氧菌培养结果显示:创伤弧菌!

“这种菌一旦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会出现患肢肿痛、溃烂、休克等,不及时正确抢救,不仅患肢(指)不得不截去,还可能死于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医生详细解释了感染此种菌的严重后果,并建议尽快去大医院。

就诊时已接近“极限时间”

多学科合作让他化险为夷

龚先生紧急转至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生马上通知手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亮。

根据当地医院检查报告及现场评估,龚先生被诊断为右手非创伤性腔隙综合征、神经损伤、右上肢皮肤感染、感染性发热、感染性滑囊炎等。

“刺伤已第3天了,一刻也不能耽误,已接近保指(肢)保命的极限时间。”王亮主任介绍说,创伤弧菌感染是一个高度急重症的疾病。一般认为,创伤弧菌的病情发展会按小时计算,每隔几小时,患者的肢体肿胀都会出现明显进展,它的致死率很高。医院曾接诊过一位70多岁的女子,洗海虾时无名指被刺伤,隔了3天多才来就诊,伤指已明显发黑坏死,最终不得不截指保命。

充分准备后,王亮主任等很快施行手术,小心翼翼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发现龚先生的手指肤色暗黑,部分已经坏死,皮下筋膜内有大量暗灰色水肿组织液渗出……

经过筋膜间隙切开减压、周围神经松解、伤口及感染切除性清创等,龚先生的右手及右手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

“还好,手保住了!”王亮主任长舒一口气。“及早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是创伤弧菌感染抢救的关键,术后抗感染同样很重要。”

手术后,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教授及团队成员汪国运副主任医师、郑伟主治医师等,立即接力进行抗感染治疗。团队遵循早期、联合、足量的用药原则,制定了以三代头孢菌素为基础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辅以外科定期换药等。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龚先生的感染情况逐步得到控制,已于两天前出院。

夏天是创伤弧菌活跃期

被鱼虾扎伤后要及时消毒处理

海洋创伤弧菌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细菌,多漂浮在海水中或附着在海鱼、海虾、牡蛎、螃蟹等海洋生物上。该菌怕冷喜热,夏天是活跃期。

我国东南沿海是创伤弧菌感染比较高发的地带。每到夏季,大量人群涌向海边,免不了接触海水和海鲜;此外,现在物流发达,大量海鲜运输进入内陆,即便不去海边,内陆地区的居民也有可能感染。

潘红英教授说,龚先生是浙江省人民医院今年接诊的第一例感染创伤弧菌患者,幸亏送医及时,学科间紧密合作,治疗措施到位,否则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感染病科每年都会收治好几例创伤弧菌感染的病例,常以发热和肢体红肿疼痛就诊,起病急、进展凶猛,一般生食带菌海产品、海鲜刺伤、肢体破损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不过也不必过度恐慌,健康人群一般不会轻易感染创伤弧菌,即使受到感染,情况也不会太严重。大部分的严重感染者都是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免疫功能低下者, 如肝硬化和其他类型肝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缺陷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心衰、慢性肾衰竭等慢性疾病患者,还有酗酒者。

潘红英教授提醒,创伤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虽不常见,但因其高致死率,决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皮肤有伤口,要尽量避免暴露在海水中;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海产品;在处理、清洗海产品时,应戴硅胶手套避免被刺伤。

从以往的接诊情况来看,感染者大多为海鲜经营者和年纪较大的消费者(洗虾蟹时被刺)。如果不慎被海产品刺伤,应立即挤出创口的血液,并用清水进行冲洗,使用酒精、碘伏等消毒剂对创口进行消毒。若出现疼痛、红肿及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有接触海水或海鲜病史,以免耽误诊疗。


来源:橙柿互动   作者:记者 林琳 通讯员 宋黎胜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