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中医专家叶秀珠:
中医治疗心血管病要根据季节随证而变
冠状动脉堵塞80%以下的病人 建议连续服用中药
杭州马上就要进入梅雨季,温度高、气压低、湿度大、出汗多,血管中的血液容易变得黏稠,易导致血栓形成,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就使心脏病更容易发作或者加重。
叶秀珠以治疗各种心脏病而闻名,她是叶氏中医心脏病第17代传人。13岁随父(著名中医心脏病专家叶宝鑫)学医,19岁深得祖传中医秘诀。后师从国家级名中医吉良晨、国医大师路志正、国医大师张灿玾,从事心脏病临床工作40余年。这段时间,她的门诊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往常更多了。
梅雨季气压低、湿度大 心血管疾病容易反复或加重
70多岁的周大伯是叶秀珠的老病人,他原本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冠心病和房颤,上楼气喘吁吁,房颤隔段时间就要发作。他在多家医院心内科就诊过,西药一直在吃,但因为血压控制不稳定,而且心脏功能不好,无法耐受手术。他打听到叶秀珠的门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中医调理。前后吃了半年多的中药,整个人精神状态好了许多,血压也变得平稳,复查冠脉CT,瘀堵的血管也畅通了很多。之后的十余年里,他的情况一直稳定,原本经常要犯的房颤也没再发作过。
前段时间周大伯感染流感,多年没发作的房颤又卷土重来,他再次来到叶秀珠的门诊求助。“自从流感好了以后,我经常感觉到胸闷、心慌,出虚汗,下肢还有浮肿。再加上快到黄梅天,人特别容易疲劳,胃口也不好,还有点浮肿。”
叶秀珠根据周大伯的病情开了中药,在“心肺同治、整体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健脾祛湿的药,一周后回来复诊,他的浮肿逐渐消退,整个人感觉轻松了。
心血管疾病和季节密切相关。最近这段时间,叶秀珠门诊中的病人明显比以前多了。梅雨季节的特点是潮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因其性黏滞、重浊,易阻碍气机,这就是湿邪的病理特征。
“湿邪最易伤脾,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临近梅雨季,这段时间脾虚者大便会比较黏稠,如果饮食不当或受凉,特别容易腹泻。此外,消化功能减弱,会觉得胃口不开,吃下去的东西难以消化。”
叶氏中医传承人、叶秀珠的儿子梅煜川医师介绍,梅雨天,一些湿气重的人会觉得疲乏,中医有个比喻非常形象,叫做“湿蒙清窍,头重如裹”,意思是湿气太重蒙蔽了头脑,整个脑袋像被裹了一层东西,导致头晕乏力。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会觉得胸闷气急、疲劳乏力,血压易波动、痰湿体质的人在这个季节就容易浮肿。
冠状动脉堵塞80%以下的病人
建议连续服用中药
叶秀珠介绍,中医治疗心血管病,除了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辨证施治,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调理,随证而变。
叶氏心脏病秘方,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传承历史。这张心脏病秘方,不是一张单方,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没有20年的中内科功底、没有10年以上的治疗心脏病临床经验,是无法应用的。
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叶秀珠将祖传医术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寻找心脏病治疗上的突破口,不断完善祖传秘方“保心药”。
这个方子是纯中草药方剂,由多味中草药配伍加工而成,具有宽胸理气、活血化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固本培元的功效,主要用来对付冠心病(冠心病支架术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引起的心脏病、房颤、早搏、心动过速、过缓、传导阻滞、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心病等心脏疾病。
“中医有个观点叫‘整体治疗’。比如严重冠状动脉堵塞西医治疗要装支架,但装支架只是局部治疗,今年这段血管不行,装一个,明年那段血管不行,再装一个,好比是马路上的警察,只能管辖一段路口的交通。”
叶秀珠说,她曾经有位60多岁的心脏病人,三根冠状动脉有五处狭窄,其中有两处堵塞接近85%,一处堵塞70%左右,还有两处堵塞50%。医生评估后,建议至少要装三处支架。但这个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管钙化程度高,心脏功能不好,做支架手术风险很大,医生建议他先调整心脏功能后再考虑手术。后来他经过斤半年中药治疗,原本严重堵塞的血管通了将近2/3,其中2处堵塞50%的血管斑块几乎消失。
中医为何有这样的效果?因为中医是“整体治疗”的思路,这段血管堵塞了,就通过“活血化瘀”的办法打通,改善动脉壁弹性和管腔面积,营养心肌。同时,其他没堵塞的血管,也要用药预防它堵塞。说得形象点,中医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是扮演了血管清道夫的角色。我通过多年临床总结,冠状动脉堵塞80%以下的病人,建议连续服用中药。
本周起,每周六、周日上午8:30—11:00,叶秀珠中医师坐诊杭州永萃堂中医门诊部。6月25日前,针对冠心病(冠心病支架术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引起的心脏病、房颤、早搏、心动过速、过缓、传导阻滞、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心病等心脏病送出30个义诊号。为保障就诊次序,请提前电话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