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有没有罹患癌症的风险,通过观察舌头就能判断!AI化身中医“学徒”,浙江学者开创胃癌诊断新技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5-12 08:32   

中医AI之路

中医药与AI携手,早就不是新鲜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医专家的临床思维推理与编制程序就有了第一次的应用结合,第一个实现的专家就是北京中医医院的关幼波教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沈淑华介绍,这是中医人第一次利用计算机模拟中医专家辨证论治思维辅助诊疗。但这些技术还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所以它们一直局限在科研层面上,并未广泛进入临床。现在,经过层层迭代、升级、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存储、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都更趋成熟。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围绕医疗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4个月后,全国首家互联网中医馆——乌镇互联网国医馆在浙江诞生。近年来,运用AI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助推智慧中医药建设也被不断写入规划。

传统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现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以精密的数据系统为运行逻辑,它们两者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其实,中医的“经验”也是种“大数据”。

沈淑华告诉记者,目前,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以多个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试点,将人工智能引入名老中医活态传承体系。

这是一个大工程。

人工智能挖掘名老中医优势病种所涉疾病的症状信息,研究名老中医的诊疗思维,建起一个名老中医诊疗思维模型及相应的辨证算法模型。同时,它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名老中医的先进经验、典型医案。一个兼具数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大数据挖掘、临床辅助决策功能的名老中医经验智能化传承平台就此诞生。

“就像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当年从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推进了抗疟药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制。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中医古籍中汲取疾病防治的经验,并获得灵感。”沈淑华说,屠呦呦形容青蒿素的发现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而AI的深度学习技术就是这一“寻宝”过程的重要“助推器”。

“新学徒”AI加入了中医队伍,开始学习辅助诊疗、古籍检索、居家监测……在看到许多可喜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深知,人工智能很难完全替代中医师。

在医学的悠久历史中,新问题不断涌现,人类对自己本身的认知也在不断刷新。目前来看,AI还太过年轻,对自己没有学习过的临床上的千变万化并不能理解,且现阶段在疾病的诊疗上最终仍要医生综合分析来做出决定。

它们最终将长成什么样子、会有怎样的“智慧”、是否能真正帮助人类拥有更为健康生活,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林晓晖 通讯员 王屹峰 张弛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