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癌变往往没有典型症状 高风险人群建议半年体检一次
“肝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性肝囊肿,多发生在40岁以上女性,临床中肝囊腺瘤病人其实不多见。”
丁主任介绍,肝囊腺瘤的生长一般比较缓慢,因此一旦发现时,囊肿已经比较大了,像小金就是这样的情况,之前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偶然一次体检中发现,肿瘤已经有七八厘米大了。
“尽管肝囊腺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恶变几率,一旦发现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手术,否则后期一旦恶变会危及生命。”丁主任说,肝脏作为实体器官,内脏神经分布相对较少且定位模糊。这也决定了肝脏上如果长了肿瘤,早期症状不太明显,患者自我察觉性较低。等到出现肝脏区域疼痛、疲乏无力、腹胀、消瘦等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对此,丁主任建议,一定要定期做体检。肝脏的专科筛查主要有两个项目,肝胆的B超检查以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
目前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DC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的指标一般小于20ng/ml,异常凝血酶原一般小于40mAU/ml,如果这两个值中有一个持续升高,就要提高警惕。但临床中也有一部分肝癌患者,检查发现肿瘤标志物并没有升高。因此,除了关注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外,每年还需要定期行肝胆胰B超等影像学检查。经过严格的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手术预后也会更好。
此外,对乙肝、丙肝感染者或携带者、长期肝内结石伴反复感染的患者、有黄曲霉素长期接触史、长期酗酒,或有中重度脂肪肝的具备高风险肝脏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建议半年做一次肝脏的专科筛查。
专家点评
浙大二院院长王伟林教授:
寻常中发现不同,胆大心细勇于质疑,是一个优秀的医生所必备的品质。肝囊肿、肝囊腺瘤,两种听起来、看起来都“很像”的疾病,临床上的处理方法及对患者影响却完全不同。
本案从患者自身状况入手,结合影像学检查大胆假设细心求证,避免了患者被延误治疗的情况发生,做到早期发现;依靠浙大二院强大的多学科会诊MDT平台,全面地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将患者的需求作为我们的目标,制订“一人一策”的专业化、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运用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在完整干净切除病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保留健康肝组织,实现精准诊疗,助力患者快速康复!
类似小金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日常接诊中并不少见,也会遇到更加复杂、疑难的病例,这就需要我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能够做到层层抽丝剥茧,体察细致入微,做到“狮心、鹰眼、妇人手”。
近年来,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瞄准肝胆胰疾病临床重大关切,以肝胆胰肿瘤精准诊治为学科发展着力点,不断探索,实现突破。如今的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已成为全国前十强科,肝胆胰疾病诊治水平国内领先。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专业的医疗技术、贴心的医疗服务为广大患者的肝胆胰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