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幼儿园里的“苏格拉底” 拱墅区儿童哲学实践联盟举行首次研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3-29 07:13   

每日商报讯“幸福是什么?”“世界上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昨天,走进飞虹路幼儿园,眼前尽是这类哲学问题。

拱墅区儿童哲学实践联盟首次研讨活动在此举办,本次活动以“看见儿童,照亮自己”为主题,由拱墅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儿童哲学实践联盟”主办,“京验绿舟”拱优成长共同体(杭州舟山路学前教育集团、杭州市绿洲花园幼儿园、杭州市京都实验幼托园、杭州市实验幼儿园)承办。18家区内儿童哲学实践联盟园的园长及骨干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将儿童哲学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话题。

观:在活动中发现儿童哲学

在展示、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们发现,其实幼儿园的项目活动中早已出现儿童哲学的身影。

杭州舟山路学前教育集团园长何舍予以集团下属新昌路园区的一次扎染项目活动为例,扎染活动在幼儿课程里并不鲜见,但园区的李老师在扎染的过程中,增加了让孩子们思考如何把蜡去除的环节,基于真实体验之下,孩子对除蜡产生了不同的猜想,李老师把他们分成手工组、学习组和工具组,将猜测和经验进行汇总与统计,孩子们的猜想被一一实践,他们乐此不疲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进行多角度的辩证。

“这样的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让孩子有了思考和持续探究的时间与机会,让孩子获得自己的经验,构建自己的知识,生成自己的哲学。”何园长总结了案例中的三个关键词——自由、安全、舒展,正巧它与儿童哲学构建的活动特点也是一致的。

何园长说,其实儿童哲学是从儿童需求出发,使之成为探究的中心。这次活动想要传达的中心是要把儿童的需求、想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教师也需要建立一种教育哲学观。

老师们还发现,绘本也可以作为激发幼儿思考的刺激物,只是需要对绘本内容进行分割、删减等再处理。杭州市京都实验幼托园老师高俊磊进行了一场课堂展示——引入绘本故事《我的邻居是“坏蛋”》,由一个看上去“坏坏的”大胡子先生引发趣味思辨。通过请幼儿寻找线索、团体讨论、共读绘本,层层递进,从不同角度开展关于“好人”与“坏人”的思考。引导幼儿倾听接纳同伴的不同观点,在观点的碰撞中帮助幼儿搭建思维阶梯,逐步形成全面客观的理解。

思:推动儿童自己去发现、构建经验

“儿童哲学不是要向儿童灌输哲学知识、概念、人物或命题,而是基于儿童已有的哲学探索经验,引导他们往更深更广的方向进行探索。”杭州市绿洲花园幼儿园的张怡倩老师从社会活动案例《蝴蝶应该去哪里》阐述了幼儿如何看待“自由”。在她的讲述中,就在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就从蝴蝶到自身,产生了经验和情感的迁移,也萌发了哲学思考。

“儿童哲学需要与孩子一起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在善思、敏思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经验。”观活动、听案例之后,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教授、思考拉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实践部主任孙丽丽对老师们说,从儿童视角阐述哲学活动应该更注重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倾听与合作,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准备怎么做,推动孩子形成观点,建立更丰富更完整的认识,并且永远不要觉得孩子应该是怎样的,因为学习永远在发展。

“引入儿童哲学,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育理念,迭代更新我们的儿童观、课程观、教育观。让教育回归到儿童的真实发展,让幼儿度过这一段快乐而有意义的时光。”拱墅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教研员俞春晓认为,儿童哲学弥散在教育的理念中,同时也弥散在显性和隐性的环境及教师的行为中。

现场,杭州师范大学儿童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振宇还带来儿童哲学的实践策略与案例赏析主题讲座,向教师们呈现了幼儿所具有的天生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推理能力。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苏引弟 王艳 胡磊 记者 夏莹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