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两位家长把孩子送到上海 被当地家长群和课外培训圈惊到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2-10 08:08   

国际高中去哪里读?这个话题被不断热议。昨天,有杭州家长直接晒出择校目标——“读国际学校去上海啊,可以选择的学校多,孩子又不用参加杭州的中考!”

这几年,除了选择杭州本地国际学校外,很多家长也将视线转向了临近的上海、江苏等地,高质量的生源环境、成熟的教学模式、优质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实践机会……这些都是家长们所看重的择校因素。

当然更吸引家长们的是上海的国际高中的亮眼升学情况。以今年牛津、剑桥在中国内地的录取成绩为例,今年剑桥大学发出200余封预录取offer,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江苏;牛津大学170余封offer中,上海独揽60余封,以绝对优势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

但是到外地读国际学校,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两地学习节奏和进度不一样,孩子在陌生环境里需要适应,本土家长与外地家长人脉资源的差异,学习及生活成本高……这都是很多家长需要考量的因素。

我们采访了两位孩子赴上海读书的杭州家长,听一听他们的择校经历。

上海知名国际高中的家长们

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太惊人了

讲述人:冷女士

孩子就读学校:上海国际学校高三

初二考进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放弃学籍去读国际学校,这条路是有风险的。但我们走到今天,很有收获。

托福成绩要80+ 雅思6.0以上

儿子从小学习不错,初中进入一所热点民办学校,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在他的教育路径规划上,我关注的面比较广。一开始也是奔着中考去的,但上初中后,我从身边朋友等各方面,了解到一些出国读书的路径。

先是考察杭州的国际学校,从课程、师资、管理等各方面,一所所学校了解过去。回到家,再把这些信息和儿子一起分享,整个过程,全家都参与其中,分享各自的想法。后来又把眼光放远,了解上海的国际学校。

考虑到儿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不错,初二下学期,恰逢上海国际学校春招,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报名了。经过笔试、面试,没想到儿子竟真的考上了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这是上海第一梯队的国际学校。

去上海之前,语言一定要搞好。英语基础很重要,不是考前突击去学,这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儿子从小学学英语,初三第一次考托福,拿了100分。如果有孩子要考上海的学校,托福成绩要80+,雅思6.0以上,否则想跟上课程,会非常辛苦。

不参加中考,没了杭州学籍,这确实比较有风险。但选了这条路就不要退,家长动摇,孩子也会动摇。回到起点和初心,想想你最想给孩子什么。我想儿子走出国这条路,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人,不是学习的机器,有自己的多彩人生。这么想就坚定下来。

学校里每年都有家长做分享会

上海第一梯队的国际学校,生源都很优秀,如果非要比,相当于杭州前三所的水平。上海这些学校开设的课程,像平和的IB课程,在杭州是比较少见的,课程更全面。

(记者注:IB课程分配在六个基础学科领域里,学生要学习科学科目、人文科目、艺术的专业课等,还要完成各种论文,参加社会活动,因此更适合全面发展、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进去后发现,有很多不一样。学校的课程体系更完善,很多老师都毕业于美国排名前20的高校。这里说一个误区,一说国际学校,就有人说是不是外教很多。其实不是,大部分学校有外教,但人数不多,且比较集中在英语学科。教中国的孩子,还是中国老师更适合。

儿子在上海读了几年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家长们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太惊人了。

学校里每年都有家长做分享会,有位爸爸分享,从小带儿子每个假期都去上海的各个公园观察鸟,日积月累坚持下来,有次发现了一种濒临灭绝的鸟类。后来儿子申请美国学校,这一项作为申请文书的主要内容,非常出彩。还有家长从小学开始,每年寒假都带孩子去三亚打高尔夫球。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路径规划,不是初中才开始,或是走传统的升学路径遇到困难才转头,而是从很早就开始。

可以说,竞争平台已经不一样了,这是家庭的竞争。像我们这些外地生,比上海学生在教育方面的规划晚了一些,眼界有限。好在学习能力方面没问题,也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

成绩拔尖、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孩子适合去外地

在上海读书,一年学费15万元,加上书本费、住宿费、交通费等,一年20万元左右。儿子出门读书,我没有陪读,他自己每周末坐高铁回来,周日再回去。他在各个方面的成熟度,比同龄人高一些。

我们从小对他的培养,是尽量少上补习班,多看世界。三年级时,他就跟着爸爸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看世界,打开眼界。对于他意志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儿子9岁时,和爸爸一起骑了35公里的自行车去富阳野生动物世界,五年级在大雨里跑马拉松……

现在儿子高三,想学生物工程类专业,目前正在等待梦校的橄榄枝。

经常有家长来咨询我,我都会和他们说,想去上海读国际学校,如果成绩很好,自我管理能力也好的话,可以考虑;如果这两条不符合,还是留在杭州比较好,父母可以与孩子经常沟通,帮助孩子一起进步。

另外,选择了国际学校,没有十全十美的路,下定决心,迎难而上,是会看到曙光的。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娜 黄莺 林佳琦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