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茹茹给患儿进行眼部检查。
寒假临近结束,来检查眼睛的孩子不少。
杭州日报讯 “之前孩子看小字,还能看清楚,我就想拖一拖不配眼镜,没想到,三个月一下子就增加了50度。”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视光诊疗中心门诊,赵先生带着儿子看诊后有点无奈。
超长寒假接近尾声,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迎来一波就诊小高峰。前来就诊的70%是青少年和儿童,绝大多数是屈光不正的患者。视光学专科负责人陈茹茹昨天共接诊83个患儿。她告诉记者:“因‘阳康’后休养,不少孩子户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屏幕使用时间直线上升,三个月眼睛度数增长50度及以上的不在少数。”预计,接下来到开学后一个星期,就诊将持续高峰,“特别想跟家长说,近视防控就是和时间赛跑,持续定期的检查很重要。”陈茹茹提醒,“有不少误区,非常具有代表性。”
误区1
室内打乒乓球、羽毛球,无所谓去户外活动
不少家长认为,冬天户外寒冷,让孩子在室内打羽毛球或乒乓球,可以锻炼眼球的灵活性,与户外活动控制近视的效果是一样的。可真的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一样。关于近视防控,我们强调光照强度,光照刺激多巴胺分泌,从而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而室内运动与阳光无关。”陈茹茹建议,即便是在户外散步或晒太阳都是有益的,只有让孩子在户外接触全光谱的阳光,有一定视野,控制近视才会有效果。
误区2
电子产品辐射,导致近视度数涨得快
“很多人都说,度数涨得快,都是电子产品辐射害的。其实,这个说法很片面,近视发生原因复杂,现在很多孩子玩手机,玩平板电脑,越凑越近,近距离用眼太多,才是近视的诱因,这和长时间看书是一个道理。”陈茹茹说。
在门诊,小学低年龄段患儿不少,大都集中在小学一、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患儿有一个共同特点,爱看书。陈茹茹说,无论是玩手机、看书、做手工,都可能导致近视,家长要注意近距离用眼时间和休息间隔,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
误区3
假性近视拖一拖没多大关系
“之前,学校体检时孩子视力4.8,后来检查视力为4.9,孩子视力明明在好转,这次咋要戴眼镜了?”面对家长的疑问,陈茹茹解释,很多人认为“视力4.9、4.8,问题不大,肯定是假性近视,拖一拖没多大关系”,但实际上,近视防控不看视力,而是看散瞳后的屈光状态,视力正常不等于屈光正常。视力好,不代表不会近视。视力检测以检测眼轴为标准,千万别等孩子近视了,再匆忙就医。
误区4
不想过早戴眼镜,等看不清了再戴
戴眼镜太难看、戴眼镜会导致眼球凸出……由于各种因素,很多患儿和家长排斥戴眼镜,想晚一点戴。陈茹茹举了个例子:“有个9岁孩子,双眼分别为75度、50度。我建议戴离焦眼镜,但家长顾虑很多,又怕压鼻梁,又怕眼球会凸出,觉得孩子现在还看得清就不想戴,一直很纠结。”
“这样的焦虑和纠结大可不必,孩子近视了,我们建议早干预。干预不是为了控制度数,而是为了控制眼轴过快增长,避免眼底并发症的发生。即便现在有近视激光手术,效果很好,但眼底的整体健康需要从小打基础。”
误区5
近不近视看遗传,父母不近视,孩子就不会近视
在采访中,陈茹茹说到一类人群,“双方父母视力都是5.2,家里没有一个近视眼,但孩子偏偏近视了。每次家长带孩子来看门诊,都是‘恨铁不成钢’——爸妈都不近视,为啥孩子会近视?”
陈茹茹解释,近视的发病有遗传因素,但并不是父母双方不近视,孩子就不会近视。即使遗传因素好,也不能过度用眼。近视的环境因素影响更大,与户外活动时间较短、近视工作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等都有着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