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刚入行就有辞职冲动 有人好像天生就适合做护士 她们是给别人带去力量的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1-28 08:01   

“我高中做眼科手术的时候很紧张,有一个护士安慰我这是小手术,没事的。这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后来我也想成为像她那样的人,能够给别人带去力量。”

曹黎鸣,39岁,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康复病区的护士长助理。高中做手术时遇到的这位暖心护士,成为她心里一颗小小的种子,后来真的萌芽,一生长就是13年。

“妈妈从武汉成功打怪兽回来了”

女儿说:我以后也要当一名护士

2020年2月19日,是曹黎鸣铭记一辈子的日子。那天,她作为浙江省第五批支援武汉疫情的医护人员,成为“逆行者”的一员,飞向了一座被封控的城市。

曹黎鸣回忆起出发前的那个瞬间:“作为一名护士,我一直希望能够在这个时代,有我的一份作为。汶川地震时,我在教室里上解剖课,心里很沸腾。想要出一份力,奈何只是一个学生。这次终于可以为武汉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武汉的两个月,曹黎鸣切身感受到了武汉当地医护人员的辛苦。手术衣、防护服、隔离衣的层层叠加就要花上半个多小时,等换好衣服,后背已经冒出了密密的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由一个狭长的通道划分病区,这个通道给曹黎鸣带来一种“生死关卡”的感觉。作为护士,再大的恐惧她都要克服,推开那扇通往病区的门。最终,她通过那扇门,回到了家,跟前来迎接她的儿子女儿打趣道:“妈妈从武汉成功打怪兽回来了。”

从武汉回来后,曹黎鸣觉得自己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更珍惜当下,对病人有更多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3年疫情的影响下,很多病人家属因防疫规定无法前来探视,护士也能够理解病人家属对家人病况的担忧。这时,护士成了沟通的桥梁:一方面传递给病人家属医生对病情的最新判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让病患和他们的亲人视频通话,尽量让他们多了解病人的情况。

那天,记者随着曹黎鸣进行每日例行的病区巡逻。她仔细地检查每个病人的指标,做好细致的记录,询问值班护士具体的细节。在转角处,遇到一位正要坐起来的老爷爷,曹黎鸣亲切地问候他的情况,也跟他的女儿打招呼。曹黎鸣介绍说:“老爷爷86岁了,送来的时候呼吸衰竭、卧床不起,从呼吸机到高流量吸氧,到现在能慢慢坐起来甚至站起来。作为护士,受到的最大鼓舞就是看着病人一点点地好起来。”

做护士13年,曹黎鸣对护理工作也渐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刚入行时,值守的每一个夜班都让曾经的她萌生出辞职的想法。可在天亮的那一瞬她又改变了主意,想着天都亮了,哪里还有不继续坚持的道理?

“作为一名护士,我觉得自己真正做到了带给别人力量”,回忆起最初给自己温暖的那位护士,曹黎鸣感慨命运的巧妙安排。护士工作的辛苦、轮值夜班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她以自己对这份职业的一腔热忱和想带给别人力量的念头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我女儿以我为傲,跟我说,妈妈,我以后也要当一名护士。”

现在我还常梦到在ICU的场景

工作31年

心态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到现在还常梦到在ICU的场景,重症病人被担架抬进来,成批烧伤的病人被送来……”

今年是杜丽萍做护士的第31年。一双杏眼的她,头发盘得纹丝不乱,白色的护士服外套着一件淡粉色针织衫,乍一看觉得非常温柔。

杜丽萍是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科护士长。从她晨间查房询问病人情况,检查设备,和病人家属的交谈,对护士长助理的叮嘱中,你会发现她动作熟稔却没有丝毫倦怠。

杜丽萍在ICU待了10年,参与了11例心脏移植护理。后来转去呼吸科、神经内科,到现在的急诊科,所待之处收治的多为重危症病人。病人送来时被烧伤、全身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或是遭遇车祸被撞得血肉模糊,再或是因休克呼吸暂停……杜丽萍面对这些始终沉稳冷静,她好像天生就适合做护士,“看到病人那么痛苦,我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这次新冠收治了一位老太太,一直咳嗽,咳痰力气不够。即使在高流量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也下降得很明显。杜丽萍当机立断,考虑是否由痰堵造成,及时拍了拍老太太的背,再帮她吸痰。老太太的情况立即好转。护士的一个小小举动,可能比患者服药的效果还立竿见影。

七分护理,三分治疗。这句话在护理界被推崇备至。杜丽萍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医生就像设计师,制订治疗方案,而护士是主要的执行者。两者完美配合,相当于两种药物叠加,疗效翻倍且副作用减弱。”

新冠病毒因极强的传染性,使不少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同时感染。疫情高峰期,急诊的100多个护士有80个都陆续感染了。高强度、超负荷的抢救工作,压得这些自身也被新冠病毒侵袭的护士喘不过气。她们往往需要持续工作10-12小时,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在交班后的那一刻,才能如释重负,瘫倒在座位上。

工作31年,心态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杜丽萍说,就是从一开始的为了承担工作职责到如今和病人之间相互需要、相互成就。当病人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转危为安时,杜丽萍会收获极大的成就感,这也成为她在护理之路上勇往直前的动力。“工作31年了,真没觉得工作累或苦,每次遇到重症病人被送来,我就下意识地去抢救,根本不求什么回报。”

杜丽萍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护士也成为了她一生的志业。回忆起职业生涯最闪光的时刻,杜丽萍神采奕奕:“在神经内科病房,为病人去接盐水或做护理操作时,经常有病人或家属说,‘你是护士长吧,你说话、做事我们一看就知道了’。这份来自病人和家属的信任,让我非常感动。”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吴双 通讯员 杨陶玉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