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果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感染者是否可以不作干预治疗,让免疫力自己“扛”过去?
杨珺超:自限性疾病不等于不需要治疗,而是要对症治疗。
针对新冠病毒,目前还没有找到特别精准的抗病毒药,所以是对症为主,辅助一定的抗病毒药。
一般的病毒性感染大多是自限性的。比如甲肝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但它们都需要治疗;病毒尽早从机体内清除,可以防止其诱发关联危害。
除了用药,对抗呼吸道疾病更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
要提醒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疾病的人群,出现症状后还是应到医院观察治疗;或在家出现高热超过三天但症状仍未缓解,甚至越发严重,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5.哪些人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新的防疫形势下他们该怎么办?
杨珺超:重症高风险人群主要有三类: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对高风险人群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没打疫苗的人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可能意识不足,还有人因为自己有基础性疾病,不敢接种;但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
上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印发了《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患者,无论年龄,只要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不处于急性发病期,都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
具体来说,常见的下述情况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高血压,心脏病,装支架、起搏器等,糖尿病血糖控制在13以下的,各种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术后病情稳定的,脑血管病稳定状态,慢性肝病肝硬化稳定状态,手术、外伤、骨折等术后恢复期,一般的过敏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症状不明显时)等。
其中,对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受损,疫苗对这类人群的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内容,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
那么,高龄老人很少出门,是不是就没有必要接种了?
其实,哪怕是完全不出门,老年人也不可能与世隔绝,在与其他人员接触的过程中是有可能感染病毒的。而由于老年人本身脏器功能往往会老化,无法耐受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发生的缺氧、炎症,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老年人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本身基础疾病较重的老年人,身体抵抗能力更弱,更应成为重点防护对象。
接种疫苗后我们的身体中会产生对抗病毒的“抗体”,但随着时间推移,体内的抗体会慢慢被代谢掉并让保护效果减弱。因此老年人也需要通过接种加强针来“巩固”免疫系统,获得更好的保护。
6.当前,个人做好健康防护还要注意什么?
盛吉芳:新冠肺炎作为一种传染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依然是防控的重要手段。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后,大家到公共场所还是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没有疫苗接种禁忌证的人群,还是要抓紧时间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发生率。此外,适当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杨珺超: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保证睡眠,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饮食方面,要注意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米仁、莲子、绿豆、百合等。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做好健康监测。如果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身体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