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看起来争强好胜, “杠精”老人真的不可爱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2-03 09:02   

指导专家 陈斌华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真是越老越任性,有一点点不合心意,就要发脾气。”最近,35岁的朱女士向亲戚吐槽自己78岁的父亲,“加了很多群,看到别人发什么都要说几句,一言不合就在里面和人吵架,挑毛拣刺,关键是自己还气得血压飙升,心脏病发作。”

朱女士很无奈,一边自己要工作,带孩子,一边还要给父亲“善后”,有一天父亲气得晕倒紧急送医,已经在出差路上的朱女士立即返杭,好在虚惊一场。

得知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朱女士无奈至极,直呼真是“老小孩没得治”。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像朱大爷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微信群内和陌生人吵架

老人自己气得突发心脏病就医

朱大爷平时就是个很较真的人,总会因为一些细枝末节与人发生冲突。前段时间,朱大爷参加了一个社区活动,并加入到一个交流群里。

老年人爱分享,经常在群内发一些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和视频。某天一个老人发了一个军装照,详细描述了自己军旅生涯,下面一片叫好声。

但是,一样是退伍老兵的朱大爷生出了些醋意,立即指出这位老人所说的其中一个历史细节与他所了解的不符合。被朱大爷指摘的老人很快出来解释,群内的人也都表示相信和肯定。

感觉受到挑战的朱大爷更加生气,在看到老人所发的照上面有一块斑驳时,他立马质问对方这是什么?老人回复:照片是多年前拍的,所以不清楚是什么,大概是污渍。

朱大爷像是抓住了“把柄”,认为他作为退伍老兵,没有将军人应有的荣誉感和良好素质延续。被质疑的老人对此也非常生气,于是在群里和他吵了起来。认为朱大爷“无事生非”“嫉妒生怨”“倚老卖老”……

群内的人都指责朱大爷“没事找事”“自己没有什么成绩,嫉妒别人”……朱大爷一个人吵不过群内的几个人,就气得退了群,还摔了手机。老伴见状,责备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大爷血压蹭一下上来,晕倒在地。所幸送医及时,没有出大碍。

定时分享养生经

80岁老人被“踢”出微信群

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很多老人靠它重新融入社会和维系情感。但也有老人接触了智能手机之后,过度迷恋网络,加之其对于真假信息区分能力较弱、不太了解网络社交的界限,偶尔会有一些误会发生。

80岁的赵大爷患有脑血栓后遗症,为帮助老人多用脑、勤用脑,女儿给他换了一个智能手机,不料却带来了烦恼。“除了上厕所和睡觉,老头儿离不开手机,每天泡在手机上的时间比我俩在一起还长。”而且,每次转发到朋友圈的信息,赵大爷都要求老伴和女儿点赞,如果错过一条就会大骂女儿不尊重他。

此外,赵大爷动不动就将网上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发给亲朋好友,仿佛在拿手机找存在感。因为每天信息发得太频繁,几个群内老人就提出意见,认为赵大爷的行为打扰到了群友。可他不管不顾,还是一直发送信息,有的群因此将他“踢”了出去。气不过的赵大爷很想找这些人理论,奈何找不到源头,在家气得直跺脚。

因为没法对群友发火,他便将怒气发在老伴身上,没事找事地吵架、不停摔东西。“我忍忍就算了,但他自己血压陡增,我们生怕他再次脑血栓。”

爱“刷”存在感是为证明没有“落伍”

年轻人要多关注长辈对衰老的焦虑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陈斌华认为,老年人经常被人诟病的爱刷存在感、较真等性格,在排除精神类疾病导致的情绪不正常外,主要是因为年轻人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想问题。

“我们常讲的老年人爱刷存在感,其实是吸引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找回他们曾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陈斌华认为,在以前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大多数是按照“论资排辈”来主导人际关系,很多人都在等待年龄和资历的增长,来实现地位的提升。俗话说的“多年媳妇熬成婆”,就是那个时代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他们不必用“找”“刷”来获得存在感,“老”本身就是一种权威的体现。

然而,现代社会多元化,信息纷杂,知识网庞大,多数新生事物由年轻人主宰。曾经是社会中坚力量的他们,自感被时代抛下,内心容易焦躁、失落。“部分老人一旦熟悉了一种新事物,便可靠此来证明自己没有‘落伍’,会出现用力过度的情况。当他们身上背负很大压力、心理困苦无处安放时,同样会做出很多看似出格的事情,对此,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陈斌华说。

当然,有很多看似出格的,不能理解的行为,也有着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步入老年后,他们的知识体系和行为习惯早已建立,并不易改变。当老年朋友感觉自我价值感有所缺失时,内心会启动自我保护,表现为更希望外界以其为中心。

“包容,依旧是我们与老年人相处的不二法门。”他认为,从另一方面讲,老人盲目刷“存在感”实际上是心理焦虑和恐惧衰老的表现,无论是疯狂转发信息还是努力在群体里发声,都反映出他们渴望在群体中被肯定、做主导。他们或许正用“重回年轻”的行为来抵御丧失感和渐渐走向人生终点的恐惧。这种状态如得不到适当调整、长期透支精力,很有可能会加速身体的衰竭。

对此,陈斌华建议,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多与外界接触,最好多能做一些发挥自己余热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在心理上肯定自己的价值。

而作为家人,老伴和子女应该多与有这些情感需求的老人谈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老年人和老年人之间,更需多点理解和关怀,尽量避免过分苛责。

另外,社会各方也应与时俱进,适当对“较真老人”进行引导和教育,为他们能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多创造条件,尽量让他们开心、健康过好每一天。如果多方努力仍无法帮助老人调整状态,及时寻找专业的心理援助也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李彬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