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解读二十条优化措施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1-13 08:07   

从“14+7”到“7+3”到“5+3”隔离期限是如何确定的? 

未来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2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

二十条优化措施 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要坚持科学精准,立足于防、立足于早,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疫情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民生需求,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坚决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优化举措能明显缓解

各地防疫瓶颈和障碍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总的要求就是要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每一次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结合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这次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得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地做好我们的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

“7+3”改成“5+3”

反而要求更高了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基础上的优化二十条措施发布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大家特别关注的几条,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调整。比如说,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原来的“7+3”是7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成了“5+3”,即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

从第一版开始,一直到第九版和到现在的优化版,原来是14天,后来变成“14+7”,后来是“7+3”,现在是“5+3”,是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8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5+3”。

第二个大家特别关注的是密接的密接不判定了。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

第三个是取消中风险区的判定。经过第九版的实践应用以及7、8月份的评估,发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次密接是3.1/10万。我们觉得有风险,但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再比如说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来是7天集中隔离,现在调成7天居家隔离。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但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改为7天居家隔离是考虑他到社区以后好管控,同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所有的调整都是有依据的。可能大家听到原来的“7+3”改成“5+3”,认为是不是松了?实际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五个严禁” 解决货车通行过度管控等问题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对货车通行层层加码、过度管控问题,造成局部物流不通不畅,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一事一协调解决不通不畅问题,对问题突出省份进行督办和通报,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成果。

一是督促各地实施精准通行管控政策,切实做到“五个严禁”: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禁“一刀切”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米”;严禁实施“静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运车辆顺畅通行;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要求。

二是针对部分地方出现的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擅自阻断交通、随意限制货车通行等过度管控问题,立即启动督办转办,强化跟踪调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于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交通运输部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坚决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问题反弹。

三是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各级应急运输保障电话,做到即报即查、即接即办。

对入境人员管控和核酸检测进行优化调整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优化调整一是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二是调整了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三是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特定入境人员设立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破环”;四是调整了入境人员隔离期限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集中隔离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

不排除再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此次防控措施的优化将多处集中隔离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请问这是否意味着集中隔离的作用和必要性在降低?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是对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近三年的抗疫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我们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不能为了达到零风险

就推诿拒收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提到,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对于一些有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没能够及时救治的情况,案例十分令人痛心。雷海潮表示,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特别是一旦发生疫情,一定要对日常需要,保证充分车辆,充分人员。一旦有需要,要迅速开车。雷海潮特别强调,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编辑:高婷婷
返回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2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