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杭州市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检测结果。
本次共抽测95所学校(校区)5175名学生(检测年级段为小学三年级、小学六年级、初中二年级、职高高二年级和普高高三年级)。
合格率为97.1%,优秀率为43.1%,良好率为25.31%;总平均分较去年提升明显,杭州市主城区提高了4.02分,其他区、县(市)提高了9.97分;足球绕杆射门项目成绩提高尤为显著,小学段跳绳测试成绩也有一定提高。
滨江区拿到第一名
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总平均分成绩来看,滨江区是第一名,西湖区和钱塘区紧随其后。
滨江区教育局官方微信发布喜报,介绍了这次体测的成绩。
成绩这么好,是有原因的。在滨江,所有学校都有高标准的运动场馆,每一所学校都有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全体学生广泛参与丰富的体育运动。
全区深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率先落地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完善机制举措、强化考核评价,形成了“校校实施、人人关注”的良好氛围。
上周,滨江区举办了第二十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成绩非常亮眼,共有26人次打破12项区大会纪录,9人次打破8项区最高纪录,其中有14人在17个项目中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小学组第一名
钱塘区景苑小学
小学组前三名分别是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和杭州市古荡一小。
景苑小学拿到第一名,有什么经验?学校说,他们一直秉持“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健康教育体育课程,设置基础性课程和项目特色,一二年级开设5节体育课,三四年级开设4节体育课,五六年级开设3节体育课,形成3+X体育课程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好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
学校会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天进行全校的体质健康检测,记录身高、体重、视力等身体健康数据,还有50米、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学校还开设了“健康减脂训练”课程,针对肥胖学生开展有效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初中组第一名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
初中组抽测的是初二年级,第一名是杭州高新实验学校,之后是杭州市丰潭中学和乔司中学。
高新实验学校老师说,拿到初中组体测第一名,并不意外。在滨江区刚刚结束的运动会上,高新实验学校同样成绩斐然,以247.5分荣获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4名运动员共夺得7枚金牌、7枚银牌、6枚铜牌,并打破6项区运动会纪录。
体测第一的秘诀是什么?除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日跑操评比、开展针对性素质练习外,高新实验学校在测试前两周,还增加了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活动同质同量、相互补充。
国庆假期,学校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亲子运动,假期结束还专门为上榜的家庭和学生颁发了特制的勋章。
浙大附中两校区包揽前两名
每周进行一次特色“跑山”
主城区普高学校(校区)抽测的是高三年级。成绩最好的是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而且玉泉校区和丁兰校区包揽了第一名和第二名。
学校体育教研组长夏晓忠老师说:“我们一直倡导的理念是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平时在操场、球场,经常能看到校长和同学们一起跑步、打篮球。”
浙大附中玉泉校区位于西湖景区,运动场地不算大,但同学们运动的热情一直挺高。250米的跑道,还有十几片球场,一到课外活动时间,都是挤满人的。夏老师说:“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运动习惯,比如每天晚自修课间休息15分钟,还有不少同学去跑跑步,做做引体向上。”
日常的体育课,主要是选项训练,加上一些体能练习。男生是篮球、排球和足球,女生是羽毛球和排球等。
除了这些,学校群体性的运动还有不少:每天的大课间跑操、每周一次的跑山、每年一次的环湖跑、每年一次的体育文化节,还要进行班班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
“每周学生的跑山路线是从校门口出发上宝石山,上到栖霞岭,经过岳庙,从西湖小学这边绕回来。整个距离在3公里左右,男生要求20分钟跑完,女生要求25分钟跑完。”夏老师说,跑山是学校特有的运动项目,很多学生毕业后回忆母校,都对跑山念念不忘。
丁兰校区的运动场地新且大,学生对锻炼也很有热情。因为学校背靠皋亭山,每年都有一场毅行活动。
体能好的孩子
抗挫能力更强?
一位教龄十几年的小学体育老师说,体能和学习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体能练好了,对于大小脑的开发是更好的,人会灵敏一些,学习往往也会灵光。”
比如低段孩子跳绳,跳绳好,腕关节的力量就大,孩子写字时,手就有力气,字写起来更轻松些;踢足球好的孩子,空间感是比其他同学要强的。
“到了小学高段乃至中学,文化课学习是需要好体能支撑的。运动好的孩子,精神都更坚韧些,抗挫能力也明显更强。”另一位体育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