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了:运动增高,没那么简单!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9-19 11:21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的一项全球身高调查显示:中国人越来越高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也表明,近年来,国民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

可朋友圈里部分家长们却焦虑了:对不起!我家娃拖后腿了!

众所周知,运动锻炼是增高的有效方式之一。下面,我们就运动增高的常见疑问,为各位家长答疑解惑。

Q1

父母自己个子矮,孩子注定长不高?

运动增高,行得通

你肯定听过“七分天注定,三分靠后天”这一身高定律。的确,遗传因素决定身高的70%,但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能达到30%。30%的潜力空间,咱们大有可为。

Q2

运动增高,有科学依据吗?

运动增高,很科学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骨骼生长有两个方向:纵向成骨,实现骨骼增长(也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增高一说);横向成骨,实现骨骼的增粗。研究证实,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促进骨骼发育。基础实验提示,坚持运动对于青春期以前的骨骼纵向生长更有益处。

Q3

孩子什么时候停止长个?

增高黄金期,要把握

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三个关键时期。青春期之前(一般男生16岁左右、女孩14岁左右),如果骨骺还未闭合,你家孩子自然处在增高的黄金期。运动增高,的确要从娃娃抓起!

我们建议:各位家长要早重视、早监测(定期记录),更重要的是:早行动!

Q4

一天当中哪个时段最适合运动?

运动时机的选择

没有所谓的最佳运动时机,根据孩子的作息习惯来安排运动锻炼,早上、中午或下午均可以。合理计划、长期坚持,身体生物钟会自动进行调整,来适应吃饭、睡眠、运动的习惯。

Q5

有最佳的运动增高方式吗?

运动方式的组合

没有!首先,增高运动可大致分为:

①有氧(耐力)运动,如长跑、踢足球、游泳等;②力量(抗阻)运动,如短跑、跳远、投掷垒球;③柔韧(牵伸)运动,如跳舞、体操等;④中医操,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我们建议:结合孩子年龄、性别、体质强弱、兴趣等因素,运动方式多样化,孩子也更容易坚持。总之,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Q6

孩子运动达标了,为啥还不见长个?

运动量的判断

你所定义的达标,或许毫无意义。要综合考虑运动强度、频率、时间的影响,以上这些指标又难以用一个准确的数字来衡量。

我们建议:运动量应由小至大,循序渐进,具体如下:

①运动强度:观察孩子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比如,小强度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中等强度时,面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大强度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②运动频率:初学阶段3-5次/周(或间隔1天),之后酌情过渡到6-7次/周。

③运动时间:运动时间与增高效果并不是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单次运动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初学阶段可以每天30分左右,之后可以进阶到40-50分钟/天,但每次不宜超过60分钟。

每日运动量大小的简易评判标准:

Q7

孩子脚痛,不敢再动了!

运动步骤的执行

为了孩子的身高,家长可是卯足了劲。殊不知,过犹不及,可能给孩子身体带来损伤,诸如足底痛、应力性骨折、膝痛、韧带损伤等。我们建议可采取运动步骤“三步走”策略:

一、准备:①能量准备:运动前30分钟应补充适当水分,饭后1小时后运动;如果是空腹运动,为避免低血糖、疲劳,可以在运动前吃点小零食(比如一根香蕉或一小杯酸奶)。②安全准备:运动场地要安全、平整、通风。运动装备选择舒适的运动鞋和宽松的运动服;③热身准备:热身数分钟,充分活动全身关节,比如先做一遍广播体操。

二、活动:①注意呼吸:运动中保持呼吸规律、有节奏;②注重质量:首先保证动作的准确,不要盲目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运动速度、动作幅度要适当(初学阶段身体不急停急转、不大开大合);③量力而行:若有身体不适或不能耐受,应立即暂停运动。

三、注意:①拉伸不能少:运动结束后,肌肉的拉伸非常重要,拉伸小腿、大腿、肩部等周围肌群,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促进肌肉放松及恢复。②症状要警惕:因运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新引发的疼痛等不适,无法解决就果断、及时就医。

Q8

孩子学习忙,腾不出时间呀

运动与学习的关系

首先,健康是属于自己的,况且,运动的益处不仅局限于增高和保持身体健康,还能促进亲子关系,发展孩子的社交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其次,运动与学习也并不矛盾,适当的运动不仅不会挤压孩子的学习时间,还会增进学习效果,让孩子更积极更快乐。研究表明,人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正向的情绪物质)、血清素(与记忆力有直接的关系)和正肾上腺素(增强注意力),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

因此,当学习遇见运动,“鱼和熊掌都要兼得”!

Q9

孩子不愿意动,我可怎么办?

运动习惯的养成

首先,找到孩子不愿意动的原因,并表达出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其次,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先行动起来,逐步引导孩子加入。另外,可以共同设立一个量化、可执行的小目标(短期与长期目标结合),每天进步一点点。

运动习惯的养成,最终还是孩子的事。但成长路上,家长的引导和参与必不可少。

写在最后:当今社会,身高早已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尺。自信点,能力决定高度!

来源: 健康浙江  作者: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曾杜纯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