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温情” 萧山探索精准帮扶独居老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9-05 14:26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面对暮年时光,有人活得精彩,也有人活得心酸。就在刚刚过去的漫长酷暑,我区发生了多起独居老人外出迷路、中暑昏倒、患病无人发现等意外事故。

谁都不希望悲剧发生,都期盼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而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趋势明显。我区已达到中度老龄化水平。截至2021年末,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31.2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23%,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4.3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4%,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04%。其中,由于丧偶或未婚导致独居的老人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这些独居老人中,不少都有子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核心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早已成为过去式。而另一方面,老人和子女都追求自己的“私人空间”,不愿住在一块儿,导致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老人赡养功能转向社会养老服务,独居老人成为一类社会问题而倍受关注。

真实案例:

不得不习惯的孤单

案例一:宣阿姨一生未婚,养父去世后独自生活了30年

宣阿姨今年74岁,一生未婚。自从养父去世后,已经一个人生活了30年。采访约在社区办公室进行,见到宣阿姨的第一面,便发现她的脸上一直带着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

说起独居的事,宣阿姨的记忆回到了几十年前。原来,宣阿姨本姓陈,是宣家领养的大女儿,养父之后还领养了一个弟弟。因为家里条件差,宣阿姨很小便开始帮忙干活。养母身体不太好,宣阿姨早早担负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烧饭、擦身、洗衣服,一天到晚手脚忙个不停。宣阿姨18岁时,养母病逝。养父脾气本来就暴躁,老伴去世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养家糊口的任务就落到了宣阿姨身上。

“人要懂得感恩,他们把我养大,我不能丢开他们。”宣阿姨说。她起早烧好饭,然后赶去路边摊买鱼,拿回家后再匆匆赶去上班。有好吃的菜,总是端到养父面前,让养父先吃。虽说如此,养父稍有不如意,还是会向宣阿姨发脾气。“有一次买的鲫鱼太小,他很不高兴。家里电灯坏了,他就催着我爬到桌子上去修理。”宣阿姨提起这些过往,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当时也不是没人介绍对象,但宣阿姨想得明白:弟弟已成家,有自己的老婆孩子要照顾,没有更多精力来管养父。如果自己找个人不同意她管养父,那生活也不会顺心。而按照养父的脾气,和别人也不一定合得来。思来想去,找个人结婚的念头就慢慢淡下来。等养父去世,宣阿姨已经是44岁的年纪。宣阿姨的孝心也打动了左邻右舍,等后来宣阿姨一个人生活后,关心她的人很多,大家都愿意帮她的忙。

退休后,宣阿姨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独居生活。早上睡到自然醒,白天和小姐妹玩玩牌、聊聊天,晚上散散步看看电视,一天就过去了。后来年纪慢慢大了,特别是这两年腿脚有点不太利索,她的生活圈基本就固定在家附近。早上5点多起床,然后到对面城河公园坐个半小时,看看人家早锻炼,然后回家吃早饭、看电视,中午吃完饭后睡一觉,下午4点左右准备晚饭,饭后去城河边散散步,7点左右回家睡觉。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但宣阿姨觉得挺好的,不孤单。“我跟那些丧偶独居的老人不一样,我一直就是一个人,所以习惯了。”宣阿姨笑笑说。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蔚鲁燕  编辑:高婷婷
返回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面对暮年时光,有人活得精彩,也有人活得心酸。就在刚刚过去的漫长酷暑,我区发生了多起独居老人外出迷路、中暑昏倒、患病无人发现等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