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验血时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我的血看起来好黑,和想象中的鲜红色不一样,是不是我身体有什么问题?”其实不然,检验科采集的人体血液分为动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由于含氧量不同,血液的颜色各有差异,含氧量越高血液越发鲜红。常规检验抽取的静脉血中血红蛋白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因此呈现暗红色,是正常的颜色。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血液的颜色会发生明显改变,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需引起注意。
血液颜色暗红提示缺氧
静脉血呈暗红色为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动脉血呈暗红色,则提示人体处于缺氧状态,血液颜色深度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当100毫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达5克及以上时,血液呈现暗紫色,多提示重度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或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此类疾病易导致机体缺氧,使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升高。
血液颜色淡红提示贫血
我国健康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参考区间为130~175g/L,成年女性的为115~150g/L,如低于区间下限,则为贫血。血红蛋白的含量越低,血液的红色就越淡。淡红色血液常提示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液颜色乳白提示脂肪过多
血液呈乳白色通常表示血液中的脂肪、蛋白质过多,在医学上,这也被称为“乳糜血”。血色乳白还有可能是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的征兆,应进行相关疾病的排查。此外,“乳糜血”的粘滞度增加,会增加中暑的风险,应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