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talk】
一个指甲盖上有一吨的力
机器鱼怎么做到不破损?
问:随着科研条件和硬件设施越来越好,科研灵感的偶然性会不会越来越少?
王力:很多的灵感来自细微的生活,比方说荷叶不沾水,它就是一个超疏水的材料。很多场景,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会有很多好的启发,科研会做得很精彩。
问:我看了梁艺鸣团队发布于《Nature》的论文,文中一万米深度是100兆帕压力的这个数据印象深刻。通俗来讲,就是一个指甲盖上有一吨的力,非常大,你们的鱼形机器人是软体的,在这么高的压力之下如何做到让它保持不变形不破损?
梁艺鸣:这实际上是一个传统的工程解决方案。我们以生物学的思维去考虑,深海生物不会去抵抗压力,而是去适应压力,因此它组织柔软,通过内外渗透压的平衡存活下来。
软体机器人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软体本身具有一定压缩性,做这个机器人用的是高分子材料,本身具备压缩性,这种压缩性使得它不至于被破坏,但在设计上还是允许它出现形变,本质上是去适应,而非抵抗。
问:关于量子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和优势在哪里?
Alexey Kavokin:量子计算机未来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它并不能替代传统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工作是解码,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对一些高难度密码进行破解,而传统计算机要花上大量时间计算。
问:去年中国研发的“奋斗者号”下潜马里亚纳海沟时,正好是我高三的一个低迷期,听到下潜成功的新闻深受鼓舞。所以想请问,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长时间没有收获,那种失落的心理,如何克服?
梁艺鸣:科研是寂寞的,研究一个课题,历程其实是漫长的,很可能长时间没有成果产出,但你要认定做的事是独一无二的,保持你的好奇心和信念,相信你做的事是有意义且有趣的,才会从心理和生理去克服短期的困难。对于当下的小困难,不妨让自己的眼光更长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