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少年: 我的绝活 靠吹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9-15 07:09   

每日商报讯 说起唢呐,这门奔放、嘹亮的乐器,和杭州温和委婉的江南水乡,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很多人描述它:声音刺耳,很吵,甚至还有一点“土”。如果让杭城家长给孩子选一门乐器,唢呐估计不是首选。

“唢呐一点也不土”

“我不觉得唢呐‘土’,我们是首选。”12岁的林志宇说。

林志宇是文澜实验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刚刚过去的8月,他已考完唢呐业余十级。

为了接受采访,他特地从家中搬来了大大小小尺寸的唢呐,并一一陈列了出来。“这是哨片、气盘、芯子、杆子、唢呐碗,它不仅能吹各种情绪的曲子,还能模仿人声及其他动物的鸣叫和自然音响。”滔滔不绝的林志宇,恨不得把这些心爱宝贝们的能耐,都展现在记者面前。

“我是七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吹唢呐的,当时是爸爸想让我学,我就学了。”回忆起第一次接触唢呐的时候,林志宇因为年纪小,对唢呐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家长让练,便一直坚持下来,后来越学越感兴趣。

“让志宇学唢呐,是因为我觉得唢呐这门乐器很有阳刚之气,适合男孩子。”林爸爸说,学了不久,他就发现志宇与唢呐一拍即合。别看人家表演唢呐的时候感觉挺简单,其实这种乐器非常考验表演者的功力,一来肺活量不足的人高音吹不上去,二来唢呐不像钢琴那样有音准,对表演者的听力和掌控能力要求很高。不过,幸好志宇刻苦,加上听觉敏锐,所以吹起唢呐来得心应手。

“林志宇自身条件还是比较适合学习唢呐的。”林志宇的唢呐老师宋广顺说。

宋广顺,浙江省歌舞剧院唢呐一级演奏家,醉心于唢呐演奏已经三十余年,也是目前杭州极少数从事专业唢呐教学的老师之一。他口中说的自身条件是学习唢呐身体要壮实一些,有力气,而且年龄不能太小。

“年龄太小,肺活量不足,往往吹不响唢呐。”宋广顺说一般七、八岁的时候练习基础唢呐是较为合适的年纪。

两天不练 就可能一首曲子也吹不来了

“唢呐的演奏技法不同,需要靠气、指、唇、舌,高度默契的配合与控制,要让嘴唇上的每块肌肉都形成肌肉记忆。”宋广顺说,学习唢呐最痛苦的是嘴唇对唢呐的控制能力,这种控制力消失起来很快,有时两天不练,就可能一首曲子也吹不下来!真的一点都不能松懈。

为此,林志宇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练一个小时,先是练长音、颤音之类的基本功,之后再练曲目。长时间的练习,林志宇手酸、嘴麻,是常有的事情。

“练习唢呐是一个苦活,锁片长时间含在嘴里,训练过程中经常弄伤嘴,流血、红肿时有发生,即便如此,志宇从未放弃过,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喜欢。”林爸爸说。

林志宇最喜欢的曲子是《农家乐》《正月十五闹雪灯》,在他看来《农家乐》这首曲子展现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感觉。而《正月十五闹雪灯》里面的快节奏很有技巧性。2020年春节前夕,林志宇随杭州—雅典文化交流团一起出访希腊,他用唢呐将《农家乐》这首曲子带到了西半球。

“选择在希腊之行上吹这首曲子,就是想把我们中国春节欢天喜地的传统氛围传递给他们。” “还有一次我站在一个国际艺术节上吹唢呐,外国观众都对唢呐非常惊讶和好奇,小小的唢呐,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声音。”林志宇说。

“唢呐的失误率很高,只要一个破音,微小的失误对于唢呐,就是车祸现场。”宋广顺说,吹唢呐的时候口型、气息稍微控制不好,或者脑子走神,都会造成失误。所以说,林志宇每次上台演奏的时候,心理压力也大的。

唢呐正成为一种潮流音乐元素

说起唢呐,就不得不提及2016年上映的影片《百鸟朝凤》。这部改编自肖江虹同名小说的电影,讲述了老一代唢呐艺人焦三爷的故事。林爸爸说他和志宇一起看过这部影片,很多人认为的唢呐一般只用在红白喜事上,其实是个误解。其实去看看唢呐的名曲就能发现,它的曲子一直在表达世间百态,只是因为其过于接地气,所以多被用在民间庆典上。

宋广顺对于这部电影也感慨颇深。他说,如今依然有很多人觉得这门古老的乐器“又土又俗”,就差要被时代所淘汰。在宋广顺看来,“俗”,只是人们的固有印象,唢呐绝对称得上是一门洋气的乐器。目前的唢呐演奏,其实也很注重音准音色,情感表达以及各种技法的使用。比如在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明日之子乐团季》中唢呐演奏都能直接嗨翻全场。唢呐,这种古老乐器,经过年轻人解构、创新,正成为一种潮流音乐元素。

采访结束时,一直意犹未尽的林志宇站在窗前,一首曲子接一首地吹了起来。对于12岁的他而言,或许并不能真正理解“梦想”“舞台”对于他意味着什么,但是只要心存对音乐的热爱,并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吹奏出更多响亮的乐曲。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陈敏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