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寻找杭城最令人爱戴的班主任、学科教师 评选活动启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9-10 08:30   

“我们班有39个小朋友,像随风飘落的小雨滴,天南海北地会聚到一起,原本谁也不认识谁,是亲爱的柳老师像鲜红的石榴皮,把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柳老师一直说我们是她的孩子……如果说,老师的母爱是个甜蜜的蛋糕,她已经把它均匀地分成了四十份,其中的三十九份都给了我们,留给自己孩子的,仅仅是一小份!如果说,能用一朵鲜花代表我们对老师的爱,我们愿把春天里开满的五颜六色的花全都献给她!柳老师就是春天最美的一朵花!”

教师节前夕,快报收到了育才京杭小学五(3)班董亭瑶小朋友的投稿,说这篇文章改了好多遍,想送给亲爱的柳楚琼老师,作为教师节礼物。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老师的真情。

的确,老师就是春天里最美的花,是冬日里最暖的阳光,把爱和温暖洒向每一个孩子。

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为这些闪闪发光的老师们,送出诚挚的祝福:亲爱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从前年开始,快报持续推出“寻找杭城最令人爱戴的班主任、学科教师”评选活动,今年是第三届,我们继续聚焦平凡的班主任、学科教师群体,听听这些老师和孩子们的温暖故事。

育才外国语学校于李丽老师 带领孩子们写“心情日记”

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四(5)班的班主任于李丽老师,当老师20年,也就做了20年的班主任。除了当班主任,李老师还是学校心理站的站长,她和孩子们交流,有一个独特的途径——写“心情日记”。

“一开始,就是利用家校本下面的空白处,让孩子们写写今天的心情,开心事、烦恼事都可以说,还有的孩子会画上笑脸、哭脸等。看完了,我还会做出些评论和回复,这里和孩子们交流的风格是比较平等、轻松的。”于老师说,自己做不到每天和每个孩子聊天,但是通过写心情日记,就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和他们沟通。

于老师说,每天都很喜欢批《家校本》,看这些日记,这是属于她和学生的“朋友圈”,是她和学生的心灵通道。

“爸爸说马上实现财务自由了,激动!激动!”“我这个铲屎官当得太不容易了,每天都得伺候我们家公主。”……于老师晒出几条“日记”,说有的孩子还会在这里连载小说、诗歌等,她都是第一读者,很开心。

临近考试时,不少孩子会在“日记”里写自己的焦虑,于老师就挨个疏导:“焦虑的情绪大家都有,但是只关注情绪,不能带来多大改变。建议寻找一些积极做法,比如对语文焦虑,那就去背背课文、练练生字等,做了这些之后,自然而然就没那么焦虑了。”后来很多孩子反馈说,确实有效。

到了后来,于老师也鼓励家长们写一点孩子在家的表现,不是告状,而是表扬孩子。正向情绪是很重要的,孩子看到家长在老师面前夸奖自己,会很开心,并有很大概率会持续去做。

“心情日记”带来的正向影响,其他老师也看到了。从这学期开始,全校都开始推广这种做法,让孩子们都来写“心情日记”,一句话可以,一段话也行,完全看心情。

文思小学沈青老师

用鲜花的美好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文思小学的沈青老师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美美的老师。自从2004年走上教师岗位后,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她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也想把这种美好带给孩子们,用美好的事物滋养美好的心灵。

她带孩子们一起用各种美丽的干花装点教室里的角落,让孩子们在美美的教室里学习。教室外面有个小花园,她就带孩子们在这里种上各种各样的鲜花,还把家里养的花卉搬来,小花园里四季都有鲜花开放,花朵里孩子们的笑脸格外鲜艳。

她喜欢种花,还自学了插花,然后在学校里开了社团拓展课,报名的孩子特别多。去年因为疫情影响,孩子们一直到4月份才开学。开学那天,她一直在想要用怎样的仪式来迎接孩子们。后来,她买来了象征感恩之心的海桐叶,象征喜悦、期待重逢的水仙百合,象征希望、愉快、幸福的小雏菊,带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插花。她边教孩子们插花,边讲述每种花的花语,用这种方式告诉孩子们——学会“记得”,记得这场疫情,记得各行各业的最美“逆行者”,记得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除了通过鲜花让孩子们感悟美好,她还以鲜花为载体,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东西。她带孩子们研究每种花的习性,让孩子们学写观察日记。她还和家长们一起,引导孩子们开启花的研习之路。牡丹、芍药、玫瑰……各种花卉都成了孩子们的研学对象,关于它们有什么传说,它们有什么药用价值……在这样的实践中,孩子们拓展了视野,对植物的了解增多,并掌握了研究事物的方法。

学校给每个班级分了一块责任田,沈老师经常和孩子们带着镰刀,背着铁锹,扛着锄头,一起劳作。大家一起种下花的种子,期待着收获来年的美好。在田间地头,大家忙活得满头大汗,玩得也很开心。经常有孩子问她:“沈老师,什么时候再去责任田里劳动啊?”对劳动的热爱,就这样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种子。

在沈老师引领下,孩子们也对班集体充满热爱,她所带的班级历年来均获得“区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莺 赵月华 张娜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