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场“科学发布”准妈妈们会很关心
都市快报报道 曾经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帖子,里面把疼痛感分为12个级别,级别越高,就越疼。
比如蚊子叮咬属于第一级,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打骂可能会到第四级,不注意饮食引起的肠胃炎会到第六级,而一个母亲分娩时的疼痛可以达到第九级,仅次于肢体残疾、满清十大酷刑等疼痛等级。
这个帖子也许还引发了不少人的恐孕心态,但其实现代医学技术早已让分娩“痛”改前非。分娩镇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痛分娩”,它的出现,可谓是妇女同胞的福音,让准妈妈们在生产过程中再也不用经受剧烈的疼痛煎熬。
而在“无痛”领域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一场场手术背后的麻醉医生。那么,现在关于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有哪些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昨天上午,“科学发布”走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医院的副院长、也是麻醉学科带头人陈新忠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场发布,他告诉我们,生孩子时的一些“痛”,产妇们可以不必“忍”。
精准麻醉 让分娩“痛”改前非
或许还有人觉得,麻醉就是打一针,让人感觉不到痛。其实,“麻醉”不仅仅是让你不痛,更要保证你在手术过程的安全,比如术中你的血压是否平稳,术后是否能及时苏醒,等等。有这样一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可见麻醉的重要性。
陈新忠从事妇产科麻醉30余年,主要致力于分娩痛机制、麻醉深度监测及产科麻醉的研究。他带来的发布内容“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精准化技术的开发应用”,是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历经15年的研究和创新成果的精髓,这项成果也荣获了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医疗领域都在说“精准化”,产科麻醉也一样。就拿产科麻醉常用的罗哌卡因来说,2005年罗哌卡因引进中国,当时国际推荐剂量是25毫克,但是陈新忠在临床中发现,这个剂量对中国产妇来说,似乎有些过大了。为了找到合适的剂量,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陈新忠团队最终发现15毫克才是适用中国产妇的最佳剂量,现在这个标准也被写进了《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20年版)。
未来,可能产妇吃颗药就可以不痛了
此外,陈新忠团队也做了很多预防性给药的临床研究。比如围术期产妇血流动力学调控技术,率先确定了去氧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最佳剂量;还有探明吸入麻醉药物神经毒性机制,为产科应用吸入麻醉药对新生儿的安全提供依据。
多年的研究积累也让团队成为了国内分娩镇痛领域的领头羊,除了创新改良分娩镇痛技术、优化镇痛效果,陈新忠团队还牵头制定了《浙江省分娩镇痛操作和管理规范》,指导和规范浙江省椎管内分娩镇痛工作的开展。
而在聊到很多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担忧,比如民间广泛流传的“打无痛会引发腰酸”,陈新忠也给大家做了科普:“打麻醉和腰痛有一定关联,但这个关联比例很低。就好比你感冒了要吃感冒药,虽然感冒药会有一点副作用,但是比起体温升高对身体带来的伤害,这样的副作用就不值一提了。分娩镇痛也是一样的道理。”还有一个好消息,未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产妇分娩也可能不需要再打针,吃一颗药,或者贴一片药剂,就可以不痛了。
ABOUT 科学发布
成果更聚焦、范围更广泛、传播更快速、解读更贴地气。进阶版的“科学发布”正在推出成果发布季,面向公众对2020年度奖项进行集中解读,尤其关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民生领域。
全新升级的“科学发布”,每期都会请到深耕一线的科学家来讲述背后的故事,每位科学家都用自己的故事传递着科学人生与自然社会的碰撞与交融。通过这样“科技资源科普化”系列活动,让科学流行,让科学精彩;让公众参与科学,也让科学拥抱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