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资助千名孤儿 用爱守护“未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8-16 14:50   

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助贵州女孩圆大学梦

杭州日报报道 “楼爷爷,我刚刚收到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近日,在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办公室,基金会秘书长楼时伟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孩激动的声音。

女孩叫黄文霞。最近一段时间,基金会工作人员时常会接到类似电话:“基金会资助的孩子有几个今年高考,有一位建德孤儿考了660多分,大家都特别为她高兴。”

基金会成立二十多年来,爱心未曾停歇。2018年开始,基金会走出杭州,将浙江常山、开化,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等地的30名孤儿纳入资助范围。特别是援助孤儿大学生项目开展以来,基金会已累计向37名孤儿大学生发放了助学款近百万元,其中34名大学生已顺利完成学业,走向了工作岗位。

困苦遭遇之下,贵州大山女孩艰难圆梦

“我们失去了父母,失去了最亲的人,成了不幸的孩子。但我们是幸运的,有国家的好政策,还有基金会的帮助,得到了叔叔阿姨们的爱心资助……”

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的办公室里,一直保存着黄文霞的这封来信。

黄文霞的家在贵州黔东南锦屏县启蒙镇高表村,2006年,她的母亲因病去世,前些年父亲因在翻修自家农房时从高处意外坠落,摔成重伤,出院之后又因为干农活过于劳累猝死在田埂边。由于祖父母和外公外婆也相继离世,全家只剩她和弟弟相依为命。

贵州黔东南曾是杭州对口帮扶地区,在杭州大力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之际,2018年下半年,基金会和贵州锦屏民政部门取得联系,通过前期了解当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最终确定了包括黄文霞姐弟在内的16名散居孤儿的名单,签订了三年资助协议,为他们提供每年2500元资助款。

筑起“爱心书房”,为困难家庭点亮爱与希望

在多年帮扶过程中,不少散居孤儿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中阶段后,因为家庭困难,难以承担学费,选择读可以尽快就业的职高。

为了帮助这些孤儿学子圆大学梦,基金会及时调整资助政策,从2012年起对杭州地区考取本科院校的孤儿每学年资助5000元助学金。

去年5月,楼时伟在基金会理事会上提出为生活困难的孤儿“打造新书房”的帮扶项目。

受基金会理事会委托,锦屏县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姚本兰赶到高表村,将姐弟俩接到县城,用基金会提供的帮扶资金给他们买了书桌、书柜、沙发和床等家具。

在这间“爱心书房”里,姐姐黄文霞度过了许多个为高考冲刺的日日夜夜。今年高考,她考了515分,考取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社会学专业。

黄文霞说,在最难熬的日子里,是杭黔两地的爱心人士帮助她渡过难关,她希望学有所成,成为一名教师,通过教书育人的方式让爱延续下去。

用心用情帮扶,孩子们逐渐敞开心扉

基金会工作人员发现,过早经历的变故往往让一些孩子变得性格内向。后来,在寄赠礼物的同时,工作人员会附上一封节日问候信,鼓励他们“有好事与大家分享,有困难可写信求助”。

2021年6月,基金会策划了一次感恩书信大赛活动,至8月上旬,已有43名孤儿和困境儿童来信参与活动。

多年来,基金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从2010年开始的“快乐传递·梦圆夏日”夏令营已坚持12年。孩子们游览杭城景点之余,通过朗读会讲述家庭变故后的人生经历,在梦想大会上说出自己的梦想。

2019年和2021年,夏令营先后邀请了包括黄文霞姐弟俩在内的21位来自黔东南和恩施的孩子来杭州。

更难得的是,孩子们要来杭州参加夏令营的消息经朋友圈传出去后,杭州的徐晓萍、包清宏、薜殷、陈奕滔、郭超、夏玲琳、李华华、鞠玲玲和上海的芮仲云等主动联系基金会,10多位爱心人士与恩施、黔东南的10名孩子一一结对,每年捐助2000到3000元,直到他们学业结束。

爱心从未间断,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除了助学金,每逢传统节日,基金会还会给孩子们送去食品、学习用品、图书、电脑等礼物。

去年春节期间,基金会原计划组织爱心人士前往黔鄂慰问受助孩子,因受疫情影响取消了计划。后来快递一恢复,工作人员马上安排将春节准备的慰问品寄出,送出这份“迟到的问候”。孩子们收到礼物后,纷纷通过电话和信件报平安、表谢意。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孤儿基金会,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累计帮扶散居孤儿超过千名,发放各类物资和款项总价值愈1500万元。

基金会的背后,是一支由17家理事单位组成的爱心团队。他们每年向基金会提供2万元到3.5万元不等的爱心资金,作为孩子们的助学金。

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爱心企业不断加入,充实着这支爱心队伍。前不久,基金会又接到一家杭州企业的咨询,表示愿意加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邱丹晨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