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什么样?未来学校如何走向未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5-12 07:23   

每日商报报道 近年来,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等话题在全国范围内讨论颇多。近日,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已经站在了未来教育的门槛上。”

“未来已来”,未来正在从愿景走向现实。不同学者对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未来学校如何与社区更好地携手共建,以实现“学校在社区中,社区在学校中”的学校新形态,无疑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已经成为学校变革新的时代命题。

为了前瞻性地探索这一时代前沿问题,5月9日,全国首届“未来学校的新形态:追寻学校-社区融通之路”专题研讨会在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召开,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和杭州市采荷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

当天,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名校校长、联盟学校代表、家委会代表、区内校长、街道工作人员等近300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经验与分享智慧。关于未来社区·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方面的教育界人士分主题开展了《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学科交叉视阈下的未来学校探究》《迭代视角下我国学校未来的可能实践样态》等十一个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表示,未来社区正在铸就老百姓向往已久的美好生活,尤其是将未来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营造美好教育生态,采荷二小和采荷·荷花塘社区正携手打造“学校在社区中,社区在学校中”的未来学校新形态,构建校社融通新样态。

为什么要打造未来学校? 让每个孩子享受完整、美满、幸福的教育

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吴树超校长表示未来学校要做一个很重要的事,实现一个目标,那就是让每个孩子享受完整、美满、幸福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的学校教育体系确实不足以实现这些。“拿班级授课制来说,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在当时教育资源尚不充沛的情况下确实可以满足工业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大规模批次培养,使社会快速发展。”吴校长说,“但随着时代的巨变,很多孩子其实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这种以‘教’为主的,按老师设计的程式和进度学习的方式,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正如朱永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传统学校教育体系强调效率优先,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生产”人才,用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安排教育生活,除了统一的入学时间和统一的上课时间,还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和统一的考试评价来培养年龄相同但个性迥异、能力水平不一的人,结果往往为培养一部分人要以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

当然教育本身就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变革,更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此次探讨的‘学校在社区中,社区在学校中’的未来学校新形态在我看来非常有利于改善传统学校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吴校长告诉记者,“未来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集群式学习中心,能够满足孩子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逐步从教师‘教’为主走向学生‘学’为主,让孩子能够自我选择性地学习、自带节奏地学习、轴翻转式地学习。”

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精神空间融通·物理空间融通·虚拟空间融通

那未来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研讨会上,吴校长与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未来学校。在他看来,未来校社融通的核心关键是顶层设计,未来学校要从精神、物理和虚拟三个空间维度出发,最终达成全域融通。

采荷二小所处的采荷街道荷花塘社区,最具有海塘文化内涵,而海塘文化是浙派文化的典型代表,最具杭州风味。“首先,未来学校将植根于地域文化,打造成为区域文化高地,进而反哺家风、社风的发展,实现校社精神空间的融通。”吴校长表示,其次,从顶层区域智造、中心城堡建设,围合建筑改造三个部分进行立体化推进,将未来学校打造成以孩子为中心、拥有多个“U”型单元式学习活动中心的多元学习空间,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学习,实现物理空间的融通。最后,采荷二小将在原有数字校园、智慧校园、采二大脑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六体魔方”,让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虚拟空间高度融合,从而达到学校与社区管理共享、数据共享、资源共享,为未来社区建设提供校社融通的新范式。

如何逐步建设未来学校? 地域特色课程规划·打造学习中心·推进智慧化校园进程

基于对未来学校的理解和设想,吴校长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正在规划打造不同的集群式学习中心,比如科技中心、艺术中心、劳动中心、体育中心、英语学习中心等。“以体育中心为例,集中整合不同的体育项目,棒球、篮球、乒乓球……学生可以在多样选择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在吴校长看来,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里都是被分割成单间的教室,学生在不同的教室里学习,每个教室都是一座孤岛,而学习中心则是彼此连接的环岛。当然 未来的学习中心不仅会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也会吸收社区及社会中的优质资源,为学生及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样、更优质的选择。“这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社区居民、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预约使用学习中心的时间,安排学习。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是弹性化时间管理,全年、全天候开放。”

除了规划打造学习中心之外,吴校长表示接下来也会联合社区及社会着手打造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带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将学校文化、地域文化、家风、社风、民风等结合在一起,达到全社会共同育人的目标,这也是学校和社区共融很好的路径。同时,学校也会推进智慧化校园进程,为未来学校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未来学校的探索和建构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路,但总要试着慢慢去做,因为这是一条很好的路。”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倩雯 通讯员 赵婷红 蔡曙晗 张浙英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