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0-3岁幼儿应禁用电子产品 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5-11 17:06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在今天(11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5部门将联合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八个专项行动,确保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到2030年,实现中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疫情影响

近视率较2019年小幅上升

据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教育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18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方案实施以来,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26个省份完成了《实施方案》规定的近视率每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的目标。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

每天1节体育课

每周3次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

此次“光明行动”,与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相结合,聚焦了近视防控关键领域,对重点环节提出要求。比如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3次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已经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

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不超总时长30%

学校教育要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各地要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近视防控纳入绩效考核

此外,“光明行动”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不断提升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学生用眼行为改进率、视觉环境条件达标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率。

此外,在今天(11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发布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明确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着力提高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改进率和近视防控知识知晓率。

0—3岁幼儿应禁用电子产品

学前阶段,从加强户外活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远离幼儿园小学化、保持睡眠和膳食营养、建立眼健康档案等5方面,突出“呵护引导,快乐成长”,有针对性指导0—6周岁学前幼儿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其中,建议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托幼机构尽量避免使用电子屏教学。对于学习钢琴等乐器的孩子,琴谱字体要尽量大,保证练习时环境光照亮度,每次连续练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及时为幼儿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三岁后每3—6个月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小学生低年级连续读写应不超20分钟

高年级不超30分钟

小学阶段,从增加体育锻炼、注意用眼环境和保持读写坐姿、减轻学业负担、严选读物材质和字体、控制用眼时间、均衡膳食和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视力、科学矫正近视等8方面,突出“习惯养成,积极预防”,有针对性指导6—12周岁小学学生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其中,提出低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休息时应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或远眺。小学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检查。

中学生连续读写应不超40分钟

中学阶段,从掌握爱眼护眼知识,做到劳逸结合,严格采光照明标准,控制阅读时间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养成规律、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近视普查、防范高度近视,不迷信近视可治愈广告、科学矫正近视等8方面,突出“主动参与,科学防控”,有针对性指导12—18周岁中学学生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其中,提出牢记“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放松眼睛。中学生应控制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每次连续读写尽量不超过40分钟。平常阅读时尽量选择字体大小合适的纸质读物,字体不宜过小,材质尽量不要有反光。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时,尽量选择大尺寸的屏幕,保持50厘米以上的注视距离。初中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筛查。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明显增加,近视戴镜矫正后应定期复查,尽量每半年复查一次,控制近视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高明桢
返回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在今天(11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5部门将联合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八个专项行动,确保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到2030年,实现中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小学生低年级连续读写应不超20分钟高年级不超30分钟小学阶段,从增加体育锻炼、注意用眼环境和保持读写坐姿、减轻学业负担、严选读物材质和字体、控制用眼时间、均衡膳食和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视力、科学矫正近视等8方面,突出“习惯养成,积极预防”,有针对性指导6—12周岁小学学生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0—3岁幼儿应禁用电子产品学前阶段,从加强户外活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远离幼儿园小学化、保持睡眠和膳食营养、建立眼健康档案等5方面,突出“呵护引导,快乐成长”,有针对性指导0—6周岁学前幼儿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