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男生患上重度抑郁症 3年后脱胎换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5-02 07:16   

父母和医生支撑他走出那段至暗时光

5月4日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有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咨询活动

都市快报讯 “王医生,我拿到了两所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顺利的话,今年准备出国留学了。”上周,19岁的小杰(化名)脚步轻快地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诊疗)中心执行主任王奕權主任医师诊室报喜。

看着眼前这个阳光、乐观、愿意与他分享悲喜的男孩,王奕權庆幸,过去三年和男孩父母的共同努力是多么及时和重要。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预专家陈致宇教授,关注着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年递增的青少年就诊人次,但同时他也欣喜地感受着一些变化:越来越多家长愿意正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在关注学业的同时,更深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有越来越多孩子,主动前来寻求心理帮助……

“早些年,我们接诊的青少年患者,往往疾病已经进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才来就诊,但近几年,随着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理念的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早干预预后更好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陈致宇说到。

陈致宇表示,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其正向发展至关重要,反之则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规范化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成为关乎社会发展、家庭幸福的急需解决的命题。

基于此,2019年,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落户浙大精中(杭州七医),旨在为青少年提供更加持续有效精准的服务。

临近中考初三男生遭遇重度抑郁症

父母、医生的支撑伴他度过至暗时刻

王奕權至今记得3年前第一次见到小杰的场景,父母满脸愁容,小杰低垂着头,毫无灵气。

当时,小杰读初三,因为整晚睡不着、焦虑、抑郁,不愿上学,甚至出现了自残行为,父母带他找到了王奕權。

这之前,小杰成绩中等,爱音乐,父母也很支持他的爱好。进入初三,中考进入倒计时,学习压力陡增,每天要不停复习、刷题,小杰仅有的学习音乐的时间不断被压缩,他开始烦躁,出现睡眠问题,整夜整夜睡不着,焦虑情绪也随之滋生。

小杰的父母挺开明,发现儿子情绪异常,常劝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学业并不是唯一。但小杰觉得,放掉学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况且是在同学们都这么努力的氛围下。努力追赶学业,音乐顾不上,顾了音乐,成绩惨不忍睹。小杰开始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是被边缘化的人,两头都顾不牢,对不起父母,人生没有了希望。有一天,小杰情绪失控,出现了消极自残的行为。

父母着急紧张,带着他找到王奕權,经过详细的病史了解,量表评估及各项体格检查,小杰已经达到了重度抑郁症诊断标准,随即被收治入院接受药物治疗,加强心理疏导,小杰的父母也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一些调整、适应和改变。

让王奕權赞赏的是,在孩子患病过程中,小杰父母积极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孩子很多支撑。“孩子父母和学校积极沟通,站在承担的立场,给足孩子自由空间,让孩子用自己的节奏复习迎接中考。同时,父母还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增加陪伴时间,只要有空就带孩子出去接近大自然。日常聊天,经常给予孩子正向鼓励,肯定孩子的特长和优点,以此结合为孩子设定适合他的人生方向。”

王奕權说,在小杰经历人生低谷时,他的父母没有退缩,没有逃避,而是积极面对,结合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亲情温暖,予以帮助和鼓励,并一直坚持着。之后,小杰紧绷的情绪慢慢舒展、放松,顺利中考,又完成高中学业。虽然中间也经历过一些波折和反复,但最终迎来了春暖花开。

“这三年,孩子和父母每年都会来门诊找我聊,有时候是一起来,有时候是分开来。孩子会跟我分享碰到过的开心、不开心及困惑的事,父母则更多找我聊和孩子相处的问题。他们都把我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相信我的专业分析,也很愿意听取我专业的意见,这点让我很感动。一路走来,这个家庭不容易。”

最近,小杰拿到了国外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出国留学深造。他再次找到王奕權,一来分享喜讯,二来也是过来咨询,到了国外抑郁症的相关处理问题。而小杰父母,更关心孩子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学习。

“谢谢王医生,也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支撑我走出那段至暗时光。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临走前,小杰一句话,让王奕權感慨万分。

“青少年出现情绪问题,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家长的全身心参与,效果很难有积极推进。”王奕權说。

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多年,王奕權成了孩子眼中有专业知识,更懂他们的大朋友。“我最早的一批小患者,现在都结婚成家了,会特意给我发喜糖,也经常有家长发消息来,说孩子考上了大学。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在疾病前驱期进行早期干预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为早期干预专家,陈致宇一直关注早期精神障碍问题,他发现,尽管精神心理疾病病因不明,但对患者进行早期关注非常有必要。

“国内外大量资料显示,任何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预后会更好,精神疾病也不例外。”陈致宇说,“如果在疾病早期,症状还不那么典型,还没完全发展成疾病时进行干预,就会大大降低最终发展成疾病的风险。这是早期干预的意义所在。”

早期干预有多重要?陈致宇曾接诊过一个刚从外地转学到杭州的初二男生,因为不能很好地融入新来的学校,心情很郁闷。回家跟父母交流,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呼应,父母只是建议他多主动和同学接触,认为互相熟悉后可以减少偏见。尽管这个男生努力想融入,但因其本身个性内向,无法和同学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总觉得别人说他坏话。一年后,男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一天,在自行车棚里,觉得管理员在监视他,他攻击了管理员。

父母得知情况后,带男生找到陈致宇,经过详细评估,已经发展成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虽然之后,母亲辞去工作专心照顾他,督促他的整个医疗过程,住院积极治疗后结果还不错,孩子后来完成初高中学业,考上了大学,但如果能在他早期表现出社交能力困难时,早点介入,给予心理支持和沟通疏导,让孩子有宣泄的途径,就能避免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预后也会更好。

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

为他们营造温馨的“心灵港湾”

青少年从青春期开始到大学毕业前,都处于心理不稳定阶段,要面对心理成长、竞争压力、自己个性的稳定、家庭关系等问题,当遇到困难、目标不明确、压力太大等情况时,自己消化不了,便会转化成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焦虑、抑郁最多见。

当这些焦虑、抑郁的情绪出现时,如果有人能耐心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一起调整,释放负面情绪,他们或许很快就能回归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王奕權特别提醒,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标签。“如果孩子早早被定论‘焦虑症’或‘抑郁症’,对他们内心是一次不小的打击,而在休学的日子里很可能走向两个极端,或是过早接触社会,或是宅在家里成为‘废人’,如果再加上不科学用药带来的副作用,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陈致宇坦言,帮助青少年顺利走出情绪障碍,需要家庭、学校、医院三方协作合力。因此,近年来,浙大精中(杭州七院)通过医校合作等新模式,为杭州师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依托杭州市青少年心理诊疗促进中心和精神心理专科团队优势,进校园,为老师、家长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早期干预、心理筛查、专题讲座、督导检查、心理援助等。

“希望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不管在家里,在学校,都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心灵港湾”。陈致宇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记者 金晶 通讯员 李彬  编辑:陈俊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