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职校:探索带有“人民”烙印的职教新路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21 06:53   

让学生“动”起来,党史学习教育才能“火”起来 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中,让青年学子汲取成长力量

杭州日报讯 沿着人来人往的回龙庙前巷漫步,如少女般恬静的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近在眼前。它是杭城最早一批创办的职校之一,站在校门口,仿佛感觉到它的时代感与厚重感。

走进充满朝气的校园,一大群身着校服的学生与你擦肩而过,他们面带笑容、自信阳光,而校服上那一抹红色,就是学校标签式的“人民红”。

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校园里到处是红色党史学习教育的印记,恰好与那抹“人民红”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和谐。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又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而人民职校,就把思政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了带有“人民”烙印的职教新路径。

周周讲党史,挖掘身边的革命故事

有趣的“思政课”让学生入脑走心

“去年6月,有4位革命烈士殉国,把生命和青春永远地留在了祖国边疆。中国的崛起,需要英雄用坚强的意志筑起守卫国土的‘钢铁长城’,也需要每一个平凡的我们用奋斗汇聚成奔流不息的‘生命运河’。 ”今年一开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金卫东给全校师生上了开学第一课。

而这只是序曲,开学后的每周国旗下讲话,学校的党员老师都会带来精彩的党史思政课。在学校党委副书记楼列娜的电脑桌面上,有一个文件夹《国旗下思政课堂》,里面已备好了18位老师在本学期要讲的18个思政主题。不仅有讲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一路走来的红色革命精神,也有讲述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革命英烈以及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等。“每一份教案,我们都是字斟句酌,力争让学生对党的历史有更丰富的认知。” 楼列娜说,我们准备把“周周讲党史”做成一项精品校本思政课程,校本教材初稿已编撰完成,里面不仅有“知识链接”,还有“学思践悟”,希望对每届新生都能进行党史熏陶。

前两天,80多岁的楼善春老人造访学校,作为学校一名退休的物理老师,他还有一个身份——革命烈士楼曼文的侄子。此次他受邀而来,是要为师生们讲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我们也希望把更多身边的党史革命素材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习党史更有亲近感。”楼列娜说,这样接地气的思政课,今年还会开设多节。

在很多人心中,职校是学技术的地方,为什么人民职校把思政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任何教育都是培养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在金卫东看来,思政教育重在培养思政素养,教会大家爱国、爱岗、敬业、奉献,还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未来发展愿景,事关每个人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如果只是传统的听讲,比较抽象,要让思政课“活”起来,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党史学习教育才能“火”起来。为此,学校也想了不少“好点子”,比如今年的清明节,学校就“兵分两路”,高一高二的学生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祭扫英烈,同时在纪念碑前唱响《唱支山歌给党听》;而另一路党员教师则前往嘉兴南湖重温入党誓词,并唱响同一首红色歌曲。两方通过视频相互对歌,在西湖和南湖上空同时唱响对党的祝福。“这首歌我唱过很多遍,但在烈士陵园唱时更加心潮澎湃,也让我更明白了要珍惜当前的生活。”一位学生说。

这学期,人民职校还策划了“十个一”活动:“书画建党百年”比赛、“用青春的旋律献礼建党百年”摄影及小视频比赛、“知党史、跟党走”党史观影比赛、“我为党旗添光彩”团员进社区活动等。

“对学生来说,任何学习方式,只有‘有趣’,才能入脑入心。”金卫东说,学校还对思政课考核评价进行改革,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这也激发同学们积极向上的信念,让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位,让思政教育落地生根。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

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成长传递“正能量”

今年3月25日中午,人民职校综合楼大厅前,19级学前5班的凌雨欣同学举行了一场个人钢琴专场演奏会,《社员都是向阳花》《黄河大合唱》等经典红色曲目被动情地弹奏出来,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反响。

原来,之前校长金卫东在陪同外校教师参观时,偶然发现凌雨欣正在很投入地练琴。熟练地弹奏钢琴是学前专业的基本功之一,金卫东被这婉转悦耳的琴声所吸引,问她想不想举办一场校园演奏会,这一问,就促成了此次“传承百年经典 奏响红色旋律”的演奏会。

“思政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是割裂的,完全可以在培养技能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技术和思政的和谐共生。”金卫东说,当前人民职校号召人人都是“思政课老师”,各学科老师也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前些天,人民职校的一项声乐课程,正式被浙江省推荐为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一直很注重学生声乐技能的训练,对练声用的歌曲反而关注不多。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用红歌来开展教学呢?”楼列娜是该课程的负责人,在开发的课程里有“求真向善尚美”“厚植家国情怀”“知史爱党爱国”等多个板块,前后采用了20多首红歌,在授课时还会挖掘歌曲背后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有一位音乐老师赵锋,他专门原创了一首红色歌曲《光辉百年》。“南湖的红船上你立下誓言,冲破暗黑不为艰险……”学生万琳唱起这首歌曲时热情满满,她坦言有些时候练歌是为练而练,但现在唱起红歌时,情感上会有很多共鸣,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种形式。“除了红歌,广义的思政课还应该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像学前专业的学生,我们也会选择教唱一些幼儿歌曲、感知儿童心理,未来他们走到教师岗位,会把这份‘爱岗爱幼爱心’传递给孩子。”李玲璐老师说。

专业和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的例子,在人民职校还有不少。今年3月底,学校就组织了文宣作品挖掘红色IP活动。文化广场两旁,整齐排放着同学们绘制的英雄画像。画上的每一种色彩、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寄寓着同学们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学生在绘制英雄画像前,需要去学习与英雄有关的历史,而要把相关故事绘到画纸上,又考验他们绘画创作以及平面设计的功底。”会展专业的黄燕辉老师说,让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这也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动力、活力与恒力。

随着思政课学习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也传递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学生小龚在她18岁的成人礼上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成为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高一时我因一次大手术休学过一年,那时对生死有了新的认识。而在学校接受的一些红色教育,更让我觉得人应该有大爱奉献精神,如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帮助别人,我很乐意。”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了一场亲子红歌会,其中一组家庭是祖孙三代人来现场献唱。“当时我和爸妈在练习红歌时,外公说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歌,他也想一起唱。”20级学前6班的王柯然说,平时父母忙于工作,所以亲子间交流不多,一起唱红歌让祖孙三代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家庭氛围也变得其乐融融。

用思政课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拓宽实践平台打造“工匠技能”

去年12月,“书画小镇”淳安梓桐镇迎来了一批人民职校“会议会展”专业的学生,他们背着画板穿梭在乡间进行风景写生,此行,他们还肩负着宣传美丽城镇的使命。

过去的梓桐镇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近年来小镇立足“书画小镇”定位,关注历史和乡土元素的保护,使得小镇的新旧元素协调共存。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此人民职校和当地相关部门确立了一些合作意向,比如采风活动中所有的瓷画创作,学校都捐赠给了当地,方便其烧制、售卖。未来,人民职校的学生会给当地的民宿设计LOGO,同时还将参与书画文化节的海报设计,提升当地文旅品牌。“这其实也是一堂生动的实践思政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技能,为当地的产业发展作出贡献。”黄燕辉说。

“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遵循国家大政方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金卫东说,职业教育的思政阵地,还在于为国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一方面需要在思想上宣扬“敢吃苦、爱钻研,乐奉献”的精神,同时也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打磨技术、开阔眼界。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前些天,会展专业产教融通发展论坛暨高水平专业建设启动仪式在人民职校举行。现场,学校正式与杭州市会议展览业协会签订人才培养框架协议,同时还与中通服慧展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专业的发展需要行业引领,此次与行业协会签约、与企业签约,有利于未来更好地盘活行业资源,让我们的专业探索紧跟时代。”金卫东说,未来“行企院校”四方协同,还将共同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专业教材,开展企业导师培训和认证,推行结构化岗位实践教学,完善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助力现代会展产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打磨专业,人民职校还瞄准技术变革,在教育信息化上谋求“突破”。去年,国际数字教育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人民职校的站位前人头攒动,不少参观者被一个显示屏所吸引。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显示屏,而是一个智能实训设备。原来,“学前教育”是人民职校的龙头专业,舞蹈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在练舞的过程中,老师不可能时时盯着每个学生,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学校和浙工大合作开发了一个智能实训室。“学生在镜头前做的舞蹈动作,半分钟后系统会给出评价分。这些数据还能传给老师做参考,方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副校长陈英说。

如今“保教一体化”是国际流行趋势,当前人民职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要培养优秀的幼教老师,也在探索幼儿保育培养方向。前两天的校园开放日上,不少家长和初中生就被一个个智能娃娃所吸引。一个初中生抱起一个娃娃,娃娃突然“哭”了起来。“这就说明抱的姿势不对。”副校长于伟伟说,娃娃的腹部、嘴、肩、臀部都有感应器,能感知学生的照护是否正确。一旦开启领养模式,学生一般要一两天怀抱宝宝“不离手”,不论是上课、吃饭还是回家,都要带在身边;领养结束后,电脑就会出现一份领养报告总结;领养一段时间后,学生就积累了育儿经验。

“我们希望用思政课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拓宽专业实践平台来打造他们的‘工匠技能’,从而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金卫东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洁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