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带来了什么——升降之间看医患获得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14 10:49   

挤出“水分” 有升有降惠及医患双方

要提升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其实是一道升中有降的算数题。

作为答题人之一的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物价办主任严超感触颇深:“2019年价格调整的药品管控延续了当年药品零差率的力度,在药品没有利润的现状下,这一轮的改革,开始向耗材‘动刀’。”

“2019年之前,按照规定,耗材是可以有加成费用的,但最多不能超过100元。2019年之后,耗材的加成费用也取消了。”严超说,这意味着患者在医院购买的耗材都是以成本价卖出,医院没有任何盈利收入。

在浙江省和杭州市印发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中,均已明确提出通过压缩不必要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量、控制不必要检查检验等腾出空间,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一纸纸方案的背后,是一双双敏锐的“眼睛”。

严超带记者来到了医院的诊间。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欧阳侃读取完患者的就诊卡后,通过诊间360视图系统,电脑上立马弹出一张就诊时间进行图。上面清晰显示出这位患者一个月来在哪家医院做了哪些检查。“2019年初开始,杭州市医保开始了对病人数据库的储存,医生在诊间同样可查询参保人员在外院的就诊情况,包括省级医院、社区医院和药店等。” 欧阳侃告诉记者,这些完整保存的病案资料,让医生的处方开具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从根本上避免重复检验检查。

在国科大肿瘤医院,一个堪称控制合理用药的“智慧大脑”正在提上日程。这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全院医生的处方开具情况,确保刀刃向内,随时随地监测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除此之外,由近30人组成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也在每季度召开会议,通过数据分析、实际案例剖析,持续改进药物管理。

医疗过程中,这些不断被“挤”的水分,便以腾笼换“医”的形式,体现在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之中。从2019年浙江省公布的《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明细表》来看,副高级医护人员、正高级医护人员的门诊费用分别提升至10元/次和15元/次。总体而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偏低的“技术劳务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降低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

提升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是否简单的等同于增加患者负担?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记者翻阅省、市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发现,这些方案都提及了同一个原则——“控总量、调结构”。

“控总量、调结构”的底气,来自于日益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浙江省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5541万人,户籍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医疗价格、医疗质量与医疗服务三者是联动的。越来越多人能够‘享用’医保的蛋糕,但是蛋糕不可能无限做大,因此,不必要的检查、过度用药就应该剥离。从而适当提升医生的劳动价值,换来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黄东胜告诉记者。

这个几乎“看不见”的改革过程,对医护人员而言,意义非凡。

杭州市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部长王爱芬记得,在此轮改革中,社区医院的挂号费由2元调整为10元。“区区8元钱的调整,社区医生盼了多年。在社区医院,挂号费只需支付一次,一次付费可以打通多个科室就诊。”改革后,不少社区医生告诉王爱芬,基层工作很艰苦,但改革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是被尊重的,也是被需要的。

逐渐的,患者也发现,公立医院变得不一样了。

记者在绍兴市中医院的骨科遇到了因外伤造成胸口疼痛前来就诊的徐力,医生为他开了中药饮片治疗。记者和医生依据《绍兴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给徐先生算了一笔账:在徐先生的就诊费用中,CT检查原费用为130元(一个部位),调整后的价格为117元(一个部位),降价了13元;中药饮片7帖,调整前后价格让利差价27.65元。综合起来,这次就诊费用,较医改前减少了40.65元。

“诊费较之以往下降了这么多,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总是件好事嘛。”在看到计算结果后,徐力喜出望外。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宁 金汉青 见习记者 李娇俨  编辑:高婷婷
返回
如果说,提升万千百姓的就医获得感是显而易见的横向延长线;那么,提升医护人员的劳动幸福感,则是逐渐“浮出水面”的纵向垂直线。近年来,随着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