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家小学一年一度春耕节在春天里播种希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31 07:41   

每日商报报道 常言道此时正是:春光正好,春意正浓,农人脱衣下地,春耕农事正忙。春天是播种耕耘的季节,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春耕,《荀子·王制》中写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每年春天,濮家小学笕新校区都要进行一场隆重的春耕仪式,而且每次仪式都有不同民族的春耕特色!春耕仪式结束后,学生们会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参与学校屋顶农场的春耕实践活动,在春天里播种一片绿色。

“二牛抬杠”、“煨桑”、春耕舞蹈…… 

讲述并共同演绎藏族春耕习俗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春耕习俗也不尽相同。3月26日上午,藏族春耕仪式在濮家小学笕新校区举行。据濮家小学副校长季康平介绍,春耕节是学校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此前还举办过侗族、畲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春耕仪式。“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感受不同民族的春耕习俗,了解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同时在春天里体验播种、耕耘。”

“牦牛是藏族人民重要的耕作工具,‘二牛抬杠’是传承了1600多年的传统的耕作方式……”装扮成牦牛的濮小学子两两中间横抬一“杠”,用篮子拿着松柏枝的濮小学子共同演绎藏族“煨桑”,穿着藏族服饰的濮小学子表演藏族春耕舞蹈……在小主持人的讲述及学生演绎下,现场仿佛可以看到藏族人民举行春耕仪式时的盛大场景:大家戴着洁白的哈达,穿着传统藏族服饰,互敬青稞酒,在田间载歌载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

研究学校“阳光农场”小动物

给小动物们建个家

活动现场一年级学生还分享了自己给学校“阳光农场”里的小动物们建的家。这片农场在濮家小学笕新校区的屋顶上,是学生、老师、家长和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一起共同打造的现代化生态农场。近1300平方米的教学楼楼顶鱼稻共生池、水果培育园、农作物种植园等应有尽有。

在这片农场里栖息的小动物们也不少,刺猬、蚯蚓、蜗牛、鸟类……大家给小动物们建的家造型可谓差异化十足但都极具创意和想法,所用材料也不尽相同,比如硬纸板、木头、水瓶等。一位同学展示的小鸟的家是用树枝做成一束捧花的样子,引得大家连连称赞。

“这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小鸟做的家。”一年级的魏一鸣同学分享道:“屋顶上披了一层稻草在夏天可以防晒,屋子里放了很多干草可以更舒适地休息,屋子外的水瓶和木棍可以让小鸟站着喝水。”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小动物的家安置在农场里的各个角落,“希望传达给学生一种理念:爱护动物,动物与自然、自然与人、人与动物其实都是和谐共生的关系。”省农科院研究员李伯钧老师表示。

参与体验农场春耕实践活动 种植西兰花与西红柿

当然,屋顶农场里除了小动物们的身影,还有在阳光下劳作的学生的身影。春耕仪式告一段落后,三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农场,带着自备的小铁锹、小锄头,尝试种植西兰花和西红柿。

常见的蔬菜在这片农场里几乎都可以见到,蚕豆、花菜、莴苣、早青菜、包心菜等,季康平副校长表示,平日里学生也会参与蔬菜的养护,“这能让孩子们对各种粮食蔬菜的种类和生长状况都有一定的了解。”

挖土、种苗、扶正、埋实、浇水,在省农科院研究员李伯钧老师及花卉研究所胡伟博士的讲解和指导下,学生们你一铲、我一锹,干得有模有样。一番劳作下来,不少同学头上已冒汗,“我觉得农民伯伯挺辛苦的。” 三年级的高辰轩表示,“每天要在太阳下给植物浇水、施肥、除杂草。”

“春天是播种耕耘的季节,辛勤的劳动在将来会有令人期待的收获。” 季康平副校长说,对于“阳光农场”里的收成会由“阳关商场”送给社区里有需要的人,也会卖给老师及家长等,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与此同时,在三年级学生种苗的时候,环保先锋班也在学校一楼种下紫阳花。学生们用阳光商场废品收购站收集的废品卖的善款在学校大花园种下了30棵紫阳花,在春天里播种绿色,播种希望。

挖掘传统农耕文明 学校生态农场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在省农科院研究员李伯钧老师看来,学校多年来举办隆重的春耕仪式活动一方面确实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传达生态的理念。

学校农场的耕种区和养殖区是由省农科院规划设计的,李伯钧认为这个农场最大的亮点就是生态,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十分干净。

“整个校园实现废弃物零排放,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每天的厨余垃圾会成为小猪的饲料,校园里每天的落叶等绿化垃圾可以产生沼气作为食堂燃料,而沼液则可以灌溉农作物。”李伯钧说,而且学生也会参与其中,比如每个班都有猪宝宝饲养员,班级产生的剩菜剩饭会由饲养员送至猪圈。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接触和感知学校生态农场的运作,在心中种下生态的理念。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倩雯 文/摄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