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 ——ERCP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30 10:48   

都市快报报道 张筱凤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消化病院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杭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 从医30余年,致力于疑难、急重症胆胰疾病、消化道出血、儿童胆胰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全国ERCP(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领军人物之一,近10年来,个人完成ERCP联合EUS治疗13000余例;率先开展多项内镜治疗新技术、国际首例EUS下胰腺肿瘤射频消融术、国内率先开展儿童ERCP(最小患者出生仅100天)、Spyglass下胆胰管检查治疗、光动力治疗、EUS下胆道穿刺引流术、EUS穿刺胆道联合ESWL顺行胆道取石等。 获得多项课题立项及发表上百篇学术论文,近5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5本。近年来,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浙江省医疗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都市快报“浙医在线”版面负责报道浙江最优秀医师,原创专业科学的健康报道。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读者对各类疾病的认知需求也在急剧提升,但现在网上对疾病的科普良莠不齐,许多时候普通读者对此真假难辨。为了让大家聆听到来自临床一线大咖最原汁原味的权威声音,今年,浙医在线特别开设《浙医大咖说》专栏,邀请浙江省内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顶尖专家亲自撰文,为我们的读者进行最专业权威的科普,内容包括疾病病因、治疗方法优缺点对比、不同治疗方法适用人群、疾病预防等。

今天我们邀请到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筱凤来说一说ERCP治疗。张院长是我们浙江做ERCP最好的医生。

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胆胰疾病的发病率及发现率也越来越高。胆胰系统包括肝脏、胆管、胆囊、胰腺等消化器官,作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以其出口连接至消化管道的解剖学特点。

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单词首写字母的联写,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我们原来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才能到达的腹腔“深部”,现在可以通过ERCP这个内镜微创的方法达到诊断及治疗的目的。

我国ERCP始于上世纪70年代 迅速开创微创治疗的新局面

1968年以前,内镜技术没有发展到可以微创进入胆胰系统之前,胆胰疾病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比如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常规术式为开腹后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不仅创伤大,恢复慢,而且T管拔管时间长。待数年之后万一再发胆总管结石,第二次外科手术会因为手术部位粘连等问题,变得相当困难。即使第二次手术很成功,第三次、第四次胆总管结石发作,急性胆管炎出现时,外科医生很难再次开腹手术取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1968年被发明,我国ERCP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50多年的发展,ERCP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以其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幅缩短等优势,在临床上很快发展起来,逐步成为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开创了我国胆胰疾病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新局面。

ERCP怎么做?

很多没做过ERCP的病人,对这项治疗比较陌生。ERCP怎么做?要不要在肚子上打洞?

总体来讲,ERCP的治疗和做胃镜有些相似,是使用一种叫十二指肠镜的专用镜子从口腔进去,但具体操作需要医生掌握非常专业的技巧:

1.内镜从口入,依次通过食道、胃、十二指肠,顺利抵达胰管和胆管的会合处十二指肠,被称为十二指肠乳头,类似一个三条管路会合区域。

2.内镜成功插入后,由内镜通道插入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通过透视等方法,清楚地看到胰胆管病变的情况。

3.内镜中的器械通道能置入导管、括约肌切开器及其他辅助器械。根据患者病情,可以进行相应的治疗。

ERCP可诊治多种良恶性胆胰疾病

ERCP诊治的常见良性疾病包括:胆管结石、胆道蛔虫、胆道感染;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

良性胆胰疾病往往发病急,常伴发热腹痛等急症,不容易被忽视。其中多数胆胰良性疾病的病因与生活习惯相关:如暴饮暴食、大量酗酒易导致急性胰腺炎,油腻饮食易导致胆石症,不洁饮食易发生胆道蛔虫等。

常见的恶性疾病有:肝癌,胆管细胞癌,胆囊癌,胰腺癌等。

恶性胆胰疾病因为胆胰解剖位置于腹部较深处,平时体检中的腹部B超检查,因超声波无法通过胆胰器官前方胃肠道内的空气,往往不易发现该类疾病。胆胰恶性疾病隐匿性大,较少能在早期被发现,而且预后较差。恶性胆胰疾病多与遗传及生活习惯有关,如相关肿瘤家族史,酗酒导致的慢性胰腺炎,慢性乙肝等。

1.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是ERCP治疗最早并且最多的病种,目前ERCP逐渐成为胆总管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逐步取代了外科开腹取石的方法。对于结石较大和困难的结石在内镜下有各种乳头扩张及网篮碎石方法,也可经胆胰专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ESWL)辅助碎石后再做ERCP取石。

2.良恶性胆道梗阻:

良恶性胆道梗阻是临床常见病症,患者往往因出现腹痛、发热、皮肤眼白发黄等症状就诊。以往只能采用手术或经皮穿刺引流(PTCD),创伤性较大。随着各种不同设计的塑料或者金属胆道支架相继问世,内镜胆道引流的方法更加丰富,逐步取代了PTCD及姑息性胆道引流手术,成为临床姑息性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首选方法。近年来,一些良性肝外胆管狭窄也成为ERCP的适应证,通过充分扩张及多根塑料支架支撑或应用覆膜金属支架,能有效解除狭窄,减少了对于外科手术的依赖。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撰稿 张筱凤 整理 首席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顾伟刚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