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生口中的大神!27岁博士生焦中栋 是怎样逆袭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2-24 08:18   

读博期间的一大挑战

焦中栋说,从2016年直博进浙大到现在,他其实也经历了一些挫折。最大的一个挑战,是博士一年级结束后,还找不到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

刚入学时,面对实验室的两个方向——流体和软体,焦中栋选择了看起来更加新奇前沿和富有挑战性的软体机器人方向,这是一个新兴领域。

但一年级结束,他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那样可能不能顺利毕业,对博士生的压力非常大。

焦中栋说,那时候他找不到具体方向和灵感,但还是每天坚持早早到实验室,不断做实验、找灵感。“我想着坚持一年时间。我听了很多师兄师姐的话,通过大量看文献来找灵感和方向,100篇找不到,就200篇,甚至更多……”

经过了一年的努力,焦中栋最后从折纸上获取了灵感和方向,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聚焦在软体机器人的柔性关节。

努力加上之前的积累,他终于走出了之前科研的低谷,发表了高质量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并且2019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入选浙江大学学术新星培养计划……

身处逆境时,更要砥砺前进

焦中栋说:“我不属于很聪明那种人,但我想通过不断的努力,多花时间去提高自己。”他在大学期间,参加科研比赛的经历,也有一些“逆袭”的色彩。

2017年12月,焦中栋还在为找具体科研方向努力,他看到了第三届软体机器人竞赛的通知,出于增长见识的目的,他报名参加了比赛。

“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不错的比赛成绩,我那段时间拼命学习,在进入比赛前,快两天没有休息。这次比赛,虽然最后没有取得名次,但让我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好的积累,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提升。”

2018年11月,焦中栋参加了第四届软体机器人竞赛,这次表现,比上一次好了很多,不过最终也没有获得奖项。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海报讲解环节做得不够好。

焦中栋说,这也是他的弱项,口头表达能力不够强,不大会做PPT汇报,他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焦中栋采取了一个比较“艰苦”的办法:他平时注重加强这方面的比赛,比赛时将PPT介绍稿子逐字写下来,再找来要好的师弟,一遍遍地对着师弟去演讲去练习,两个人一起研究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改进的地方,最多一次演练几十遍。

“展示最重要的就是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其次是要用关键词代替长篇大论,用具体数据支撑内容,同时图文并茂,提升展示的吸引力。”这是焦中栋总结出的展示PPT的经验。

2019年6月,他获得第一届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校赛)二等奖,从此走上了获奖之路。他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参加更多专业竞赛,陆续斩获了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校赛一等奖和国赛一等奖,并入选“启真杯”十大学术新成果。

焦中栋说,最开始参加两次比赛,让他铩羽而归,但他觉得,这两次比赛,让他更加有收获。正是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在逆境中前行,让他获得了一点成功。

在焦中栋的电脑上,存着《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焦中栋说,这句话他其实更是深深记在了心里,告诉自己身处逆境时,更要砥砺前进。不管是跑步,还是科研,坚持不懈的努力,总能获得最后成功。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胡信昌 通讯员 柯溢能 汪杉杉 受访者供图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博士生焦中栋,凭借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努力,成为最近一批浙大学生最高奖项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与浙大十佳大学生双料得主,很多浙大学生口中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