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说心脏 心脏瓣膜病是未来人类健康重大挑战之一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2-23 09:05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出现症状不及时治疗 

两年死亡率超过50%、五年死亡率超过98%

都市快报讯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及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一些慢性疾病逐渐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心脏瓣膜病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心脏瓣膜病的罹患率高达13.3%,心脏瓣膜病是未来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

如果把心脏比喻为一间房子,主动脉瓣就是连接心脏和大动脉的一扇门。

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的出口,是心脏最重要的瓣膜之一。瓣膜就像一扇门,心脏里的血液可以通过这扇门流入主动脉,并流向全身;而如果这扇门开不大,只能开条缝,那么血液就憋在心脏里,门外又没有足够的血液,而出现缺血缺氧,这就是主动脉瓣狭窄。

正常人的主动脉瓣在打开的时候,瓣口面积至少有3-4cm2。当瓣口面积在1.5-3cm2时我们称为主动脉瓣轻度狭窄,1-1.5cm2时为中度狭窄,一旦面积小于1cm2,就要考虑重度狭窄了。

“门”为什么会被堵住?

常见原因有以下三种:

1.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这是我国既往最常见的主动脉瓣狭窄类型,与经济条件差、容易发生感染有关,多同时合并有二尖瓣的问题。

2.主动脉瓣老化。主动脉瓣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老化磨损,最终引起主动脉瓣狭窄,它是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表现,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中。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此类患者越来越多。

3.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正常的主动脉瓣有三个“门叶”,先天性主动脉瓣病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只有两个“门叶”,这种畸形往往导致主动脉瓣在年龄较轻时就发生老化磨损,而且部分畸形存在家族遗传。

“门”被堵住会怎样?

由于主动脉瓣狭窄有一段很长的无症状期,所以它的发生较为隐匿,很难被人及时发现。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一旦平衡打破,症状也就随之而来。

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在医学上通常被称为“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包括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晕厥。不少患者有更严重的表现,直接发生猝死。

呼吸困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胸闷,通常是患者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常见的症状,大约95%的患者会有此类不适。刚开始时,主要为活动后或者劳累后呼吸困难,这是心脏功能下降和心力衰竭的信号。随着病程发展,日常轻微活动即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后就是休息时也感觉憋得慌,吸进去的气不够用,甚至晚上无法平躺,要坐在床上喘气。

心绞痛同样是常见的症状,常常由运动诱发,和冠心病的心绞痛几乎一模一样,这是心肌缺血的标志,说明心脏的这扇门太小,心脏泵入冠状动脉供心脏本身使用的血液不够用。

反复的头晕甚至晕厥可见于30%的患者,这也是因为心脏“门”太小,泵出去的血液不够用,造成脑供血不足所致。轻者表现为一过性眼前发黑,严重者可突发晕倒不省人事。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会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原因就是狭窄过于严重时,心脏的血液实在泵不出去,导致急性心衰、脑动脉急性缺血和恶性心律失常等。这类死亡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可能前一刻患者还在正常活动,下一刻就突然没有了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一旦出现症状,也就意味着疾病进入了恶化的阶段,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2年的死亡率超过50%,而5年的死亡率甚至超过98%。

如何明确“门”狭窄程度?如何治疗?

心脏彩超是诊断主动脉瓣狭窄非常简单的一个方法,也是术前检查中重要的参考指标。通过心脏彩超,医生可以明确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心脏大小、心脏功能、其他“门”病变情况等。

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一旦出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那需要如何处理呢?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药物治疗对于已经狭窄的主动脉瓣无明显效果。积极的治疗方法只有开胸换瓣手术和经导管介入治疗两种。

两种手术方案如何选择?

外科开胸手术是传统的经典治疗手段,需要在全身麻醉以及体外循环的辅助下进行,适合于年轻、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临床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年龄大、合并多种疾病的,外科开胸手术的风险就会比较高。

经导管介入换瓣治疗的全称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一方法不需要开胸,仅通过在大腿的股动脉或其他部位动脉上穿刺置入一根导管,然后经导管将人工瓣膜送至主动脉根部释放,整个手术过程无需体外循环辅助和心脏停跳,不到一小时即可完成,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数小时即可下地活动,许多患者第二天即可出院,最后连疤都没有。

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

减轻症状,

“治标不治本”

介入手术(TAVR)

新的技术手段,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恢复快,适合于病情复杂、年龄较大、外科手术风险较高的人群

外科手术

传统治疗手段,目前仍是治疗严重瓣膜狭窄的“金标准”,适合于年纪轻及外科手术风险较低的患者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撰稿:王建安 整理:首席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王力涵 鲁青 方序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