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公司副总患上急性肝衰竭只能肝移植 他决定换个活法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2-20 07:38   

都市快报讯 只要有空,汪海涛都会提前对接好时间,背上双肩包,从家里出发,准时到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换上志愿者红色马甲,他来到医院大厅志愿者服务台,开始一天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指导外地来杭的患者挂号、为找不到诊室的患者指路、解答各种咨询。

腊月廿三小年夜这天,做志愿者的中午吃饭间隙,来自甘肃定西渭源县11岁肝移植女孩茜茜(化名)的微信从汪海涛手机里跳了出来,“汪叔叔,您寄来的书和练习本都收到了,谢谢您。祝您新年快乐!”汪海涛会心一笑,放下手机,手里的盒饭似乎更香了。

汪海涛是一名肝移植受者,2015年5月9日,急性肝衰竭的他,幸运地等到了器官捐献者的大爱,生命得以重新绽放。从此,“做公益,感恩大爱、回馈社会”成为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执念。

48岁,是汪海涛的自然年龄;5岁零9个月,则是他的重生新岁。他说,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他的今天,他所做的所有公益,只为把这份沉甸甸的大爱延续。

曾是公司高管没日没夜拼业绩

42岁患上急性肝衰竭

汪海涛自认为,他的人生经历过两次高光时刻,一次是如今他正在做的公益事业,另一次,则是他大学毕业后一路拼了命地拼业绩,从最基层的岗位,做到区域经理、公司经理再到分公司副总经理的那段时光。

“不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机会,整整3个月没有休息一天。有时候傍晚五六点还在厦门陪客户吃饭,晚上又赶火车去福建南平继续见客户。”汪海涛说,那段高光时刻,他就像打了鸡血般,眼里只有业绩。但至暗时刻也随之而来。

2015年五一节,汪海涛病了,发烧、胃胀、吃不下东西,浑身乏力。节后第五天,正在公司开会的汪海涛彻底倒下了。“坐不住,身体慢慢往下滑,失去了意识。”

汪海涛的肝脏相关指标全部爆表,急性肝衰竭,保命的方法唯有肝移植,如果2天内不移植,可能就保不住性命了。

不幸中的万幸,就在汪海涛昏昏沉沉坚持不下去时,救命的肝源找到了。

2015年5月9日,我国著名肝脏移植专家、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主刀为汪海涛做了肝移植手术。

从住院到出院,23天,汪海涛就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走出病房那天,重新呼吸到新鲜空气,看到亲人关切的脸庞,想到身体里那个来自器官捐献者大爱的肝脏正延续着自己的生命,汪海涛释然了。

从今往后,换个活法。

“只做让自己开心的事”

换个活法 走上公益之路

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汪海涛大彻大悟,他常以移植受者身份,进企业、高校、社区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公益宣传;与捐献者家庭孩子结对开展助学;一周三次去医院进行志愿者服务;新冠疫情期间,他更是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为居民测温、入户走访,募集捐赠口罩。

一次偶然机会,汪海涛加入杭州晴雨公益服务中心,去年“99公益日”,在他的推动下,成立了晴雨公益“小黄人(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终末期肝病的患儿)”帮扶项目。

谈起推出这个项目的初衷,汪海涛坦言,是受到了浙大一院“终末期儿童肝病免费肝移植公益计划”,免费为“小黄人”开展肝移植手术的感召和启发。“浙大一院的医生护士们拼尽全力救治‘小黄人’,但他们出院回家后还会面临一些问题,我想通过我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继续来帮助他们。看到孩子们开开心心健康成长,我就开心。”

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汪海涛深入四川、甘肃、云南、青海、广西、贵州等山区走访,为18个困难家庭的肝移植孩子带去帮助。

11岁“小黄人”茜茜的家,在甘肃定西渭源县。茜茜在浙大一院住院期间,汪海涛曾去看过她,答应她,只要好好学习,努力考上大学,他会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并且承诺她,今后会去她的老家看她。

这份承诺,汪海涛一直牢牢记着。去年10月10日,汪海涛决定去茜茜家走访,看看她身体恢复得如何,同时也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

去茜茜家的路并不好走,需要多次倒车,山路崎岖蜿蜒,两边都是悬崖。经过2个多小时的山路,汪海涛终于赶到茜茜家,一间泥土堆砌的房子。

茜茜在镇上的兰渭希望小学读书,从茜茜家出发,2个小时后终于来到学校,当看到杭州来的叔叔出现在自己眼前,茜茜激动地哭了。

让汪海涛深感欣慰的是,出院后茜茜恢复得不错,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成绩在学校排名第二。

通过这次走访,汪海涛了解了茜茜家的实际情况,由于茜茜的病需要长期服药,医药费也是这个家庭一笔不小的负担,确实需要帮扶。

茜茜每半年要来杭州复查,临走前,除了送上爱心捐助,汪海涛还应允了茜茜妈妈拜托的一件事:把茜茜的就诊卡带回杭州,“这样他们每次来复查前,我可以先帮他们挂号预约检查项目,会比较方便。”

2岁“小黄人”出院后病情反复

妈妈一度想放弃不治了

“汪哥,孩子又拉肚子了,肝功能也不好,正在医院治疗,好累,我想放弃了。”去年11月,汪海涛收到了来自青海民和县的一条微信。

发送信息的是一位单身妈妈,她2岁的儿子浩浩(化名)是一名“小黄人”,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去年3月在浙大一院免费做了小儿肝移植手术。

术后回到老家,浩浩的身体偶会出现急性排异。去年11月,浩浩再次住院,因为带着孩子没法工作也没有收入,浩浩妈妈几乎崩溃,产生了放弃浩浩的念头。

“最难的时候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更不能放弃,肝移植术后一到两年病情出现反复是正常的,熬过这一两年,以后就会越来越好,你看我,我也是肝移植的,第一年也是三天两头发烧、生病、反复,但挺过去了就能活得好好的。”汪海涛以亲身经历不停劝说浩浩妈妈坚持下去,同时,他又从经济上给予帮助,给母子俩买来杭州复查的机票,为孩子买尿不湿、奶粉和生活用品。

教家长拍抖音 帮忙吆喝农产品

因地制宜帮“小黄人”家庭创收

在走访“小黄人”的过程中,汪海涛发现了一丝“商机”。虽然很多“小黄人”家在偏远山区,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些质量上乘的土特产、农产品。

甘肃一户“小黄人”家庭,山上种了六七十棵苹果树,苹果丰收的月份,要么六七毛一斤便宜卖给收购商,卖不掉的苹果就只能堆在院子里,任其烂掉。

去年10月,汪海涛去走访时,看到满院子堆放的苹果,随手捡起一个吃,苹果香味浓郁,水分充足,是上等的苹果。

看到这么好的苹果没有发挥价值,汪海涛心痛至极。随后,他给这户家庭“布置”了任务,用手机每天记录苹果生长的过程,从光秃秃的苹果树到慢慢长出苹果最后硕果累累,每天坚持发抖音积累粉丝,这样原汁原味的苹果,一定会受欢迎。

汪海涛也和他们约定,等到今年苹果丰收时,他会帮忙吆喝,一起拓展苹果销路,为这个小家创收。

甘肃定西渭源县的茜茜家种植了不少质量上乘、原汁原味,纯天然晒干的党参,往常基本都每斤十几块钱便宜卖给了中间商,汪海涛寻思着帮他们搭建销售渠道。

“帮扶总有结束的时候,根据每户家庭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些创收渠道,我觉得这才是真正长久的帮扶。”汪海涛说道。

他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和大家长

“汪大哥,孩子今天检查肝功能有异常,要不要紧?”

“汪老师,我家孩子拉肚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有点高,不知道是不是急性排异了?”

“孩子这几天胃口不大好,有什么办法吗?”

从白天到黑夜,汪海涛的“杭州晴雨公益服务中心小黄人帮扶”微信群,一直热热闹闹的。这个微信群目前共有25人,除了汪海涛和另一位工作人员,其余23位群员,是23个“小黄人”的家长代表。他们经过严格审查,符合帮扶条件才能入群。

在他们眼中,汪海涛是他们的大家长,也是他们心中的定海神针。而汪海涛作为肝移植受者的身份,也无形中拉近了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有他在,我们心里就不慌,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再晚,只要有空他都会第一时间回复我们,我们有困难,他和其他爱心人士一起帮扶我们,真的谢谢他。”云南的“小黄人”家长感慨。

而在汪海涛看来,他所做的这些事,只是遵从初心,回馈器官捐献者的大爱。

春节结束,汪海涛又将启程,踏上走访“小黄人”的帮扶之路。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晶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汪海涛是一名肝移植受者,2015年5月9日,急性肝衰竭的他,幸运地等到了器官捐献者的大爱,生命得以重新绽放。从此,“做公益,感恩大爱、回馈社会”成为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