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一连搞了五年创新大赛 挖掘了一大批医护发明家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21 07:01   

杭州日报讯 “人再侧一点,超声引导定位成功,开始手术……”五年前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刻在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朱永坚脑海中。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一名怀孕3个月的孕妇,得了脊髓肿瘤,既要治疗保命,又要避免脊柱微创手术中辐射透视定位所带来的辐射,朱永坚和超声科主任黄品同创新性地使用了超声引导定位,成功手术,孕妇健康产下了一名女婴。

手术成功的喜悦,化为了朱永坚和团队研究的不竭动力。超声引导定位的手术尝试,能否常态化在临床上实际运用?日前,在浙大二院,今年的广济创新项目大赛决出了赛果,五年前这项手术尝试,在朱永坚团队的展示下,有了全新的演绎,名为《基于自动化超声扫查成像的脊柱脊髓微创手术无辐射导航系统》荣获比赛一等奖。

记者采访多名获奖医护后发现,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获得感,贯穿了从临床问号变为感叹号的全过程。以朱永坚团队的这个创新项目为例,他们选择对脊柱节段的定位入手。

“人体的脊髓共分31个节段,腰、胸、骶等,其中最难辨别的是腰胸节段,通常技术成熟的手术中心,要保证手术微创和精准,一个胸椎部位要辐射透视定位3-5次,如果碰上打钉子等脊柱维稳手术,那需要更多次数。”朱永坚团队的刘天健医生说。经过四年多反复的实践和研发,朱永坚团队自主研发的脊柱脊髓微创手术无辐射导航系统已有2台样机,顺利完成40例胸腰段微创手术的节段定位。

在血管外科,有一种高血压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国内,有1500万患者,而如何确诊该病,靠的是肾上腺静脉采血,但采血并不容易,难到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未能开展。

“卡住脖子的是国内外没有专用的导管导丝等耗材。”浙大二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刘震杰、何敏志医师积极进行科研攻关,开发了肾上腺静脉采血专用导管。“这项成果在临床运用后,采血成功率从原先的70%左右,提升到90%以上,采血时间也从原先的3个多小时,节省到1个多小时。”除此之外,给肺结节插上小红旗等科研成果,也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一项医院搭台、医护同场竞技的创新科研大赛,浙大二院广济创新项目大赛已办了五年,这些年涌现而出的很多创新项目,接临床地气,带着科研的露珠,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说,对于广大临床医生而言,创新的意义,是能不能用创新真正帮助到患者,比如减少并发症、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延长生命。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通过广济创新项目大赛成功转化落地的项目有11项,7个项目正在转化对接中。浙大二院医护研发的转化项目将“走出科研、迈进工厂、回归临床”,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健康福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柯静 通讯员 方序 童小仙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