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用接地气地方式告诉学生为什么创新有着“核心地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06 07:38   

image.png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宁波、湖州、杭州等地,深入港口、企业、农村、生态湿地等,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不仅在浙江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发了高校教师、学生的深入思考。

近期,浙江多所高校推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主题思政网课,向大学生讲解新时代、新思想、新嘱托。

杭州日报讯 “无论是《营造法式》中关于梁的设计、园艺师傅对树枝的修剪要求,还是小学科学新型试题的设计,包括同学们目前正在进行的结构设计实践环节,都充分地体现了‘创新’这一关键词。”

“去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并从12个方面作出了重大任务部署,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创新,创新!

浙江大学吴昌聚副教授从工程力学专业基础课角度出发,以创新为主题为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学生,演绎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课堂实录

日常生活中创新无处不在 连如何修剪树枝也需要创新

“来,我们请这位同学吹口仙气,看看这根绳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吴教授拿出一根弯曲的绳子,其幽默的开场逗笑了学生。前排一位男生,轻轻吹了口气,弯曲的绳子像被施了魔法,瞬间直立起来。怎么回事?学生充满好奇。

吴教授重新拿出那根“绳子”,去掉表层的包裹物:原来,厚度只有1毫米的扁平塑料绳上附着了许多短而坚硬的塑料块,就在同学吹气前后,吴教授悄悄转动了塑料绳的放置方向,从工程力学的角度来解读,方向的不同使得绳子厚度不同,抗弯截面系数也有很大不同,所以用“一口气”就能让绳子直立起来。

紧接着,吴教授晒出了古籍《营造法式》中的一句话——“凡梁之大小,各随其广分为三分,以二分为厚”。《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期李诫编写并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这句话的意思是梁的横截面高宽比应该为3:2。吴教授继续提问:“从工程力学弯曲强度去思考,李诫作出这样创新性的总结是否合理呢?”

再来看一道去年杭州某区的小学科学期末试题:空心砖怎么砌墙最合理?“小学试题考到了大学的知识。平放、横放、竖放,哪种放置能发挥空心砖的保温效果和隔音效果?又是哪一种放置能起到更好的承重作用?”吴教授用工程力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道在当时引发热议的新型科学测试题。

生活中,创新无处不在,吴教授又抛出一道创新树枝修剪的思考题,引发大家热议:“大雪过后,浙大校园的树木出现大面积断枝,为什么东北一带不会有这么明显的断枝?试着从工程力学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作为专业的园艺师傅,怎样修剪树枝、修剪成多长才能避免大面积断枝?”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吴教授带着学生从创新的角度,重新理解了工程力学的专业知识。“知识的不断创新改变了生活,也在持续推动国家向前发展。”吴教授告诉学生,去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有着核心地位!”下课前,他再一次语重心长地说。

思政点睛

用创新精神引领专业知识学习

这是一节浙大竺可桢学院学生的日常课程,经过吴教授的润色与提亮,令深奥难懂的工学知识熠熠生辉。

吴教授一方面承担着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不断见证着科技的创新。目前,他正在从事一项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颠覆性技术战略的研究。

他借助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们明白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兴趣的指引,更需要精神的引领。他给学生解读当下科学创新领域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家鼓励创新、推动创新的政策,鼓励浙大学子发扬“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理解科研创新的真正内涵。

思政心语

课堂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力学理论,与生活实际、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可让课堂“活”起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思政元素嵌入,可让专业课“柔”起来。上课的过程就是“传道”“解惑”“授业”无缝对接的过程,也是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过程。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吴昌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胡鸿 通讯员 柯溢能/文 记者 张之冰/摄  编辑:郑海云
返回